关于这周的话题,我确实觉得有点沉重,写了昨日那篇文章后,都不知如何写下去。今天,实在无聊,我就下载一部美国电影《母亲节》,内容没有想象那么好看,但里面有两位女神级的影星,我十分喜欢,Jennifer Anniston 和Julia roberts,内容还是美国人的一贯作风,两三对儿主人公,讲述了在母亲节来领之前,主人公婚姻变故以及与父母矛盾的事情。
西方父母对于孩子教育,可能更多是尊重,会和孩子们沟通与互动,了解情况,然后把担心放在后面,哪怕自己私自调查,在孩子们面前都不会表现出很严厉样子,他们很在意孩子们的情绪问题。但也有些家长和中国家长相似,对于孩子极为在乎,但总体来说西方的孩子们会在思想方面或者生活方面比较成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个情节,妻子离世,留下来两个女儿,有一次,大女儿说:“爸爸,我们是不是要去趟超市?” 爸爸说:“好的,那我们列个清单吧。” 女儿就开始说要买什么,到最后女儿说:"还有卫生巾。'’ 爸爸突然抬起头,惊讶看着小女儿,重复着;“卫生巾?”小女儿淡定说:“是的。” 爸爸慌忙地拼写着T(代表这个意思)。他才意识到小女儿已经长大了。如果在中国,女儿会给爸爸这么直接说我要买卫生巾吗?可能这就是文化差异,我们的民族在教育方面还是比较内敛,含蓄的。
我的父母对我是比较开明,尊重我的想法和选择,其次我的父亲一直把我当男孩子养,大家都说:富养女,穷养儿。我就是个例外,我爸把我当儿子养,我妈把我当女儿养。两人教育方法截然不同,对我看世界的角度也不一样。
在中国,有些父母会把自己的思想和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他们认为的好,一定对孩子也是好的,缺乏了和孩子们的沟通,导致很多家庭矛盾和悲剧。并不是说西方国家什么都好,就觉得孩子有权利说出自己的心理话,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父母也是在引导过程中,让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能力。
总而言之,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扮演重要角色,对于今后孩子的成长与性格,影响很大。让我们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多和他们沟通,让他们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