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年之家好书推介
【心理学课】20180626 解读:《中年的意义》

【心理学课】20180626 解读:《中年的意义》

作者: 鞍山孙勐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7:19 被阅读189次

    作者介绍

    大卫•班布里基(David Bainbridge)《中年的意义:生命的蜕变》作者,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兽医解剖学家,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arine’s College)的艺术与人文领域研究员。受过完整兽医师训练,在摄政公园动物学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Zoology)、皇家兽医学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康奈尔大学、悉尼大学和牛津大学做过人类、动物的怀孕研究。曾出版科普作品,以动物学方法研究人类生理特性,包括怀孕、基因和性别、头脑和青春期。

    作品简介

    中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却常常因内心的忧虑和自我怀疑而蒙上阴影:

    我要怎样才能看起来年轻一点?

    我变得不爱交新朋友,是我老了吗?

    到了这个年纪才想生小孩,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

    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我比以前不快乐吗?

    孩子们即将离家了,我该怎么办?

    在我身边的这个人是谁,我们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恩爱?

    作者从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视角透视中年,以清晰、优美而流畅的文笔,阐述了人到中年所经历的身体、心理和情感变化背后的科学根据,揭示出人类之所以形成动物界独有的中年现象,是数百万年演化出的完美礼物,它将中年人推向人生的巅峰,并赋予他们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作品序言

    你没看过的中年故事:该这样才对。我应该能抵抗这种趋势。38岁时,面对我将成为中年人的接下来的那十年,虽然我极速冲向那个阶段,但我揶揄它,嘲笑它。甚至对于这个人生阶段的名称(中年),我也感觉很陌生,像是骂人的话,而不是我会经历的真实现象。中年,听起来就像只会影响我们的父母,而不会影响我们的东西。没人告诉我中年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或是可能发生什么事,所以我猜这不过是一场骗局,是一个编出来逼人提早变老的故事。

    媒体评论

    给中年人的好消息……这本书不但欢乐,也提供了清楚的科学解释。

    ——《每日电讯》

    许多人觉得中年很可怕,幸亏这本书能纠正这种观念。

    ——《星期日泰晤士报》

    引人入胜,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书中没有陈词滥调,而是将目光聚焦在‘什么是中年?中年有什么意义?’上。班布里基给出的答案是,大脑容量的大小、对食物的需求,以及养育后代的想法促使人类演化出了中年。

    ——《金融时报》

    发人深省……为大腹便便和更年期的中年危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伦敦晚报》

    班布里基筛选出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生理学上精辟的研究发现,聪明地处理了(这个)难题。

    ——《自然》期刊

    权威评论

    大卫·班布里基是这一主题叙述的优秀作家。读来易于理解,又让人安心,”

    ——大卫·昆提克,英国作家

    核心内容

    《中年的意义》这本书的副标题为:生命的蜕变。《中年的意义:生命的蜕变》这本书的中文版总共272页大约17万字左右。小编会用大约5000字转述书中精髓,再用1000字解读总结给各位亲!下面小编将为亲转述这本《中年的意义:生命的蜕变》。中年不是衰老的开始,而是人生另外一个黄金阶段。说起中年恐怕有很多人都会想到油腻这个词儿,凸起的肚子,脸上的油光,还有节节攀升的发际线,这些画面是不是让您分分钟恐惧中年时期的到来?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中年这一时期,很多人都说到了中年,事业、家庭、老人、孩子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会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中年人不仅要跟着时间赛跑,还要和年轻人抢资源拼速度,也可能稍不留神,工作单位就会让你卷铺盖走人,给你的理由只是这个岗位更适合年轻人,最后你所有的抓狂只能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难道人到中年,人生真的只剩下慢慢变老和无可奈何了?我们可千万别这么着急下定论,本书的作者会从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年,你会发现中年并不意味着渐渐衰老和凋零,它是我们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所谓中年就是指人生40一50岁的这个年龄段,经历了少年时候的懵懂无知,青年时的莽撞任性,人生渐渐进入了平稳时期。中年人的外表和身体的部分虽然在慢慢的衰退,但是中年人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言、空间知觉力、数学能力、推理能力、计划能力都更加的优异,记忆力也非常的稳定,一直到很老之后才可能衰退。

    上文所述这一切都说明,中年人的大脑思维达到了人类各阶段的巅峰状态,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书的作者将会从人类学、精神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各个方面来阐述所谓真正的中年是什么样子?人到中年所经历的身体、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背后的科学依据有哪些?中年应当是充满生产力和创造性的阶段,这是自然演化给予人类的馈赠。这本书的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他还专门研究了历史和考古学,书中的观点是综合的多学科知识整合得来的。

    下文小编将本书归纳总结为三个部分来转述书中的精髓,第一部分:中年在演化过程中都有哪些特征?第二部分:中年会经历哪些心理变化和思维优势?第三部分:中年时期的危机以及生育和婚姻关系。

    第一部分:中年在演化过程中都有哪些特征?

    从灵长类动物说起,我们可能会想到猴子、长臂猿和大猩猩之类的哺乳类动物,灵长类是动物界最高级别的类群,我们人类也属于灵长类。不过我们是一种很特别的灵长类。我们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其灵长类都晚,生出的孩子也是极不成熟的,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又特别复杂和漫长,我们需要给婴儿哺乳,为它们寻找食物。

    因为人类婴儿大脑所需要的能源比任何灵长类动物都要多,所以我们才能进化出这么神奇的大脑,而这颗大脑正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一只黑猩猩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学会所有的生存技能,并能养活自己,而人类则需要大概至少20年的时间,才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生存,这就需要有这么一类人在某一时刻停止生育,为下一代迅速成长的头脑提供食物和生存的信心,于是自然就选择了中年这一阶段,担此重任!

    人类的中年时期大概就是40到60岁这样一个阶段,对于生存技能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时刻。要养育我们的下一代不仅仅只是提供精子和卵子那么简单,还要帮助他们存活下去。除了提供食物和营养,还要有知识、技术、价值观、目标这类文化信息的传授,按照生物学家们的考证,远古时代大多数中年人都是一边劳作一边絮絮叨叨的给后代讲述着自身的经验。

    相较于老年人,中年人更有时间和精力传承智慧给我们的后代,而这种文化传承的能力正是我们人类一步步发展的基石,所以在人类演化过程中,中年这一阶段起到了提供资源和传播信息给年轻人的重要作用,帮助人类的基因更好的生存和传承。雄性动物在求偶的阶段都会表现的强壮和年轻,小伙子追求小姑娘也都喜欢健康、漂亮、水灵的,原因就是一副健康,年轻的身体,可以为我们的基因培育出更优质的下一代。

    自然赋予年轻的外表就是为了吸引异性,一同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务,但是到了中年时期,我们的生育能力渐渐减弱,对于自然来说没有了生育能力的中年人,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有年轻的外表,于是这项生理特征就被无情的抛弃了。这基因是不是有种过河拆桥的感觉?那么,首先遭到抛弃的就是我们的体细胞,也就是我们的皮肤。

    人类的皮肤是由两层构成的,表皮和真皮,通常我们买的昂贵的化妆品,只是对表皮细胞起一些作用,外面几层的表皮细胞没过几天也就自然脱落了,所以与其买昂贵的化妆品,不如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习惯。比如,日常做好防晒,光老化会产生皱纹和斑点。不要吸烟,吸烟会减少血液流向我们的皮肤,更容易干燥产生细纹。睡觉的时候要尽量仰睡,避免长时间的压迫引起皱纹以及多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

    虽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不能阻止皮肤的老化,但或多或少减慢皮肤老化的速度。除了皮肤问题,还有一个普遍的形体变化,就是大多数中年人都会发胖,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人的油腻。众所周知,当你吸收的卡路里和消耗的卡路里不对等的时候就会引起肥胖,而人到中年之后骨骼肌就会减少。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人类的基础代谢率不断的降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摄取的热量都要依次减少大约10卡才算维持正常的代谢。

    如果每天的进食量都要减少,那么日复一日的似乎也并不容易做到。从人类演化的角度,几百年前人类获取食物的资源稀少并且不稳定,如果出现食物短缺的时候,人类就会停止生命活动,把资源储存起来,而中年人随着生育能力的降低,就不得不摄取更少的食物,以维持种族后代的生存。久而久之,中年这一时期的基础代谢就会自动降低,所以中年人的肥胖是远古人类的主动变化的后遗症,目的是为了囤积脂肪,让自己的饭量变小,进而把珍贵的食物资源留给我们的后代。

    这样一个特质进化到我们现在这个食物过剩的时代就显得有些多余了,只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改变,所以中年的肥胖并不是因为懒,也不是他们想油腻,而是几百年来为了我们的后代慢慢演化来的身体特质。由此可见,中年这一阶段,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行为和体态上的一切,都是为后代的成长做出了各种努力和让步。

    第二部分:中年会经历哪些心理变化和思维优势?

    哲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心智的发育在青春期就完成的差不多了,人到中年之后,心智的发育就会停滞不前,但是另一位心理学家荣格却不这么想,他坚持认为我们人类即使到了40或50岁,人类的心智的发展仍然在继续。只是每个中年人的经历和周围环境不同,所以中年人心智的发展往往不像青少年一样整齐明显,它会随着每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参差不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社会中的国家首脑,工厂和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教授,这些社会的重要角色大多数都是中年人担当主演的,所以也可以说中年人的大脑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强大的,具有可塑性的思考机器。

    人到中年心智的发展会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控制

    中年人对自我的掌控,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也就是说基本上已经知道自己的段位和等级,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容易被情绪左右。中年阶段对

    事物的掌控能力越高,就越容易有更高的成就,生活中也就会更快乐一点。

    2.保守

    这种保守通常体现在社交上,中年人不会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喜欢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喜欢认识不同的人。中年人往往更注重选择他们的社交对象,把精力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更多的时间愿意陪伴家人和熟悉的好朋友们互动。中年时期人格发展的成熟会带给人们快乐吗?我们听到了中年人的故事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中年人确实过得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年轻时欠思考,不做规划,日子过的失意而平庸的人。

    曾有人说,中年时期发生抑郁症的概率会很高,经常看到人群中愁眉苦脸的人有中年人的身影,但是心理学家则认为,中年人的抑郁主要是社会阶层地位固化所影响的,一些经济地位比较低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就会比较高,因为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会更多,同时婚姻状况对抑郁很大的影响。丧偶的人往往比已婚的中年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除此之外,还有自身的健康问题,子女的叛逆问题以及自己父母的身体状况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痛点。在一项科学研究中发现,人生中的快乐程度会以U型的曲线来呈现,年轻人和老年人占据了U型的两个顶端,而中年人则无可奈何的呆在了U型的最低处。因为中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更多,也会更复杂。

    我们年轻的时候,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可是到了中年,家庭、工作、孩子、老人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迎面砸来,这通常也就直接影响到了中年人的情绪。但这些并不能表明中年人发生抑郁症的概率就高。中年人其实比年轻人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刚才上文解读时表达了中年人比年轻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有对自己的认知,而认知这项东西使得中年人会不断的自我调节。即使压力山大,依然能够平衡情绪,面对他人处理问题,这是中年时期独有的韧性。

    中年人的大脑处理压力的效率远比其他人生阶段更高,年轻人抑郁多半是因为某件事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自己无法掌控,无法预料挑战的结果,觉得出路渺茫,而中年人恰恰应该能够掌握这些问题,只是感到繁琐,他们面临的是执行压力。这种有宣泄路径的压力并不会让他们抑郁,并且中年时期获得的心理支持也会比其他时期的人更多。

    举例说明,积累的财富,稳定的婚姻生活和家庭带来的安定感等等。年轻人更擅长的是创新和变革,而中年人则更擅长分析、计划、组织和文化延续。中年人在远古时期的大草原上,狩猎和采集的效率其实一点儿也不输于年轻人,他们在和年轻人争夺中想要获胜,靠的不仅仅是经验,还有中年时期才会积累到的洞察力。

    中年人特别善于宏观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更容易确定目标和事情的优先级,这些特质我们可以称之为成长的智慧。比如,一个中年人在完成一项任务失败以后,他们可能不会像年轻人一样莽撞、固执的再试或者没有耐心的干脆就放弃了,他们会花时间认真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要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这个想法不行,换另一条思路去试错。中年人的成功往往得益于他们和年轻人的思考方式不同,大脑处理事情的方式与年轻人的大脑有本质的差异。

    中年时期是认知表现最棒的时期,在古代也是生产力最旺盛的时期。即使是在现代,中年人也更懂得在这个城市中的赚钱之道,有更强的人脉资源和政治势力,如果把人的认知能力比作低圆的小山丘,中年人就站在山顶上,甚至有许多人直到65岁之后才会出现明显的衰退。可见,中年依然是人们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第三部分:中年时期危机以及生育和婚姻关系

    让女性无奈的停止生理周期运行其实是大自然精心策划的,我们知道女性的生育能力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在40岁之前的缓慢下降,到了50岁左右就会出现月经停止的症状。停经后的女性就完全失去了生育能力,我们和灵长类动物一样,每一只雌性的灵长类动物月经周期不规律,生殖能力下降,最后停止生育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年期。这个词对于中年女性来说,实在是让人头疼,人们一旦提到更年期时,人们想到的可能是烦躁、失眠,容易疲倦等这些让人不舒服的体验。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停经和更年期是女性生育能力终结的症状。其实不然,在停经之前中年女性就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停经的出现,只是让人们确认了这件事情。停经和更年期是人类独有的性状,甚至远古时期人类的演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女性随着年龄越大,生育的风险也就越高,当女性停经之后,没有了生育能力就不会再冒风险继续生孩子。

    这时候女性只能把时间、精力资源和爱放在现有的孩子身上,从而培养更聪明更有竞争力的下一代。如果女性可以一直有生育能力的话,不仅照顾不好后代,反而会因为生育风险让更多宝宝失去妈妈。人类的进化演化过程中,对于现代的女性来说,停经之后再也不需要避孕,也不再有意外怀孕和生育的风险了。

    和女性中年会停止排卵不同,男性的精子一般都会一直不停的生产。那么,为什么还有雄性更年期这一说法?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年危机,男人40综合症。男性的中年危机是否存在?男性在45岁的时候,确实会有一些身体的变化,比如骨骼肌的减少,骨密度的下降,骨骼肌的变化也会影响男性的外表,会让男性的身高每年递减一毫米。

    除此之外,男性的性幻想的频率和夜间膨胀的频率都会降低,时间会缩短,膨胀所需要的时间变长,这些心理方面的改变会让中年男性更加的沮丧。有人会说,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雄性激素减少才会造成的。作者研究表明,中年男性血液中的雄性激素虽然会有些下降,但这并不影响男性的性功能,让中年男性担心膨胀功能障碍的通常是男性自身心理原因造成的。

    女性的卵巢则不同,睾丸永远都不会停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也就是在中年女性丧失生育力的时候,中年男性对性欲的渴求还很旺盛,所以雄性更年期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所谓雄性中年危机大多是有很明显的外在原因,比如事业上的不顺利和婚姻上的不和谐引起的感情纠葛等等,这些和中年危机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在动物界,有大约90%的鸟类是一夫一妻制,但哺乳类的一夫一妻制倒并不多见。同我们人类靠近的巨猿群体就是杂交制度,那么我们人类现在一夫一妻制是人为的产物,还是我们的天性使然?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之后,农耕、定居、财产和继承方面的问题迫使我们人类实行一夫一妻制。假如一个男人只有一个妻子,那么他们的财产都会留给他们的孩子,如果他有不同的妻子且很多孩子,那关于财产物资的分配上就会很麻烦。

    男人的生产力在当时也就一块地的大小,孩子越多每人瓜分的就越少,他们的后代想要生存下去,就会有更大的风险,所以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一夫一妻制更符合人类的社会属性和发展。还有就是遗传和生物学数据显示,也说明人类几乎是一夫一妻制几乎不杂交,一夫一妻制是几百万年前演化而来的,与人性并不相悖。

    中年时期的一夫一妻制稳定吗?人到中年身边的子女都已经渐渐长大,或早或晚都会离开自己的身边,外出求学、工作或者组建自己的家庭。中年人的婚姻生活会渐渐的由多人恢复到两人世界。当已经完成了自然交给我们的繁衍和养育后代的任务之后,再次面对那个曾经追求过,但现在已经是年老色衰的对方,中年人是不是都有过换个长期伴侣,重新开始一段新关系的想法呢?

    相对于男性来说,中年女性可能会有更多的不安全感,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魅力日渐显著,甚至无从谈起,也可能为了照顾孩子中断了事业,经济能力也比较差。那么,中年的婚姻会是我们想象中的不稳定?根据这本书中数据显示,中年时期的离婚率并不高,而在人生中的二三十岁才是离婚率高发的年纪。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很多中年夫妻早就计划好要离婚,只是决定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再分开,这也是为什么高考之后会出现一个离婚的高峰期的主要原因。相对比之下,中年的婚姻关系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中年时期的外表渐渐失色,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清楚伴侣身上的那些优点。比如聪明、幽默、善良、贤惠、温柔、体贴等等这些都在维持和吸引对方。

    爱有很多个阶段,中年时期的爱情会比较平静,比较真实,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暖。好,这本书的精髓解读到这里就基本描述完毕,如果你对这本书内容感兴趣,不妨读读全书。我们身处智能时代,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会造福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怎样我们只能接受而无法拒绝,因为我们都一样生活在趋势的大潮中.......下面接入本书总结阶段......

    解读总结

    《中年的意义:生命的蜕变》这本书是集合生物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一本科普类图书,阅读本书对一个生物学、心理学小白们来说知识点还可以说颇为丰富,但对有一定心理学基础者意义不是很大。为什么这样说呢,作为小编也是中年大军的一员,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人生的荡涤,勘破不说破的东西不可谓不多,也就是我们经历的人生磨难、人生坎坷、悲苦喜乐愈多,越能认识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总结里说一下刷新我认知的知识吧,作为一个成年男性,作为一个养育女儿的父亲,我确实不知道异性是在停经之前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固化的认知是异性在停经的同时才会失去生育能力,而自己保持这样的认知竟然有二十多年而未得到更新,内心真也是惭愧,真心是不知道还有哪些来自异性身上的认知是自己本不了解的。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无所谓知道不知道这些,但我觉得对于一个心理学的学习者不知道就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你已人到中年,并且不想换媳妇要二孩的话,那这本书的知识就有用了。有用在于如果我们想繁育后代,就不能以配偶是否停经作为是否有生育能力作为衡量标准,这给想要孩子还准备等几年的同学们敲响了警钟。书中对中年危机的解读给了男性更多的信心,对于性的解读还算比较新颖,为很多男性针对自己的性能力低下,甚至持怀疑态度的打了一针强心剂,脑补了巨大信心和知识。

    这本书还从人类学角度,让我们女性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更有自信,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婚姻失败的高发阶段其实并不是中年时期,而是青年时期,之所以在中年爆发也是青年时期的三观不合遗存的产物在中年衍生的结果罢了。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如何利用互相隐忍对方的时间,去调和三观不合的矛盾就很重要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年轻时候我们不懂爱自己爱对方,或者没有爱人的能力,当我们进入中年时期,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认识世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理解对方的能力,会不会修复这段即将崩溃的情感呢?

    我想“人之初,性本善”是毋庸置疑的,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谁生来啥都会的,三观不合在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差距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但这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而无法填平,只要两个人珍惜过去的美好时光是完全可能实现同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视人间的美好爱情的,难道不是吗?好,这本书的其它精彩文字图片,均在文后的下方,欢迎您来互动阐述您的想法,我把这本书非常实用的细节精华基本为您转述出来见上文,附加了小编个人对这本书所列心理学方面等相关问题的初步理解,您可以点击文本复制粘贴为已所有,为什么我这样慷慨?因为无论你是否署名我的作品它都是我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时间后缀您的想法和问题。书后我们有找时间一起切磋学习,共同进步。解读总结到这里全部结束了,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本书再会!

    作品精选

    现在,让我们尝试着解释中年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有中年。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探讨了中年的成因和来由。我们发现中年是人类一生发育过程的一部分,是“生命时钟”中数以千计的基因的交互作用,把我们的身体和头脑在不同年龄时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我们也思考了几百万年的自然选择是怎么形成了这个计划,让我们拥有现代人类的寿命。我们发现,在中年时,发育的过程和老化、衰老的过程产生了冲突,而这样的冲突让中年变得别有意趣。我们还发现,人类在演化过程中(至少直到农业发展出来为止),大多时候都有许多成年人活到中年,甚至更长命的原因。因此,中年不只是现代的我们“活太久”所遇到的看似不自然的衰退;现代中年可以视为自然选择的产物─帮助我们在久远年代里活下来。

    然而,想要体会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还得让这些发现符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状况─人类对中年的日常经验和认知。这么说不大科学,不过我们需要找出中年的“目的”(或者说,中年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年人类演化成什么角色?这些角色是否能解释,为什么人类的中年看起来那么像有规律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能不能开始解释我在前言中提过的中年的三个特征─为什么中年的改变那么明确、突然又独特?

    类很奇怪。我因为自己的动物学和兽医的背景,所以一向觉得人类只是一种动物─或许聪明,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但我越是拿人类和其他动物比较,人类就越显得古怪突兀。人类用两脚站立,人类的生活史既独特又扭曲,脑容量大得异常,社会结构难以理解,生殖行为怪得不可思议。不论以什么标准来看,人类都很特别,而中年现象则是这个物种的一个关键部分。

    长类已经很特别了,但人类即使在灵长类之间也与众不同。从某些方面而言,我们让灵长类发展到了极点。例如,灵长类通常存活率高,活得长,而人类的存活率更高,活得更长。人类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其他灵长类晚,生出极度不成熟的婴儿,长大成人的速度慢得不得了,因此灵长类不寻常的特征也在人类身上放大了。

    过,在另一些方面,我们完全打破了灵长类的特性。人类女性生产的频率高过其他大型人猿的雌性,哺乳时间也更长。因此,虽然分给每个孩子的资源都很多,但人类女性通常一次照顾好几个后代。人类和其灵长类近亲不同,女人不会等到一个孩子长大、独立之后,才再次怀孕。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可以证明人类很独特:人类的女性在生育年龄过了之后,通常还能活很久。男人也会活到那个年纪之后,虽然严格说来还有生育能力,却常常和不再有生育能力的伴侣在一起,实际上是“自主绝育”的状态。接下来,男人让事情更复杂了─他们虽然在年老之后还长期保有生育能力的潜力,却比女人早死。当然,人类的男女两性往往决定不生育后代,这是演化学无法解释的决定。黑猩猩完全不会这样。

    人受挫的是,如果想研究人类寿命不寻常的原因,可以依据的直接证据非常稀少。现存与人类关系最近的近亲是黑猩猩和大猩猩,但它们的生殖生物学和社会组织,与我们差异太大。如果和后农业时期的人类(现代狩猎采集者)比较,又与我们太相似。世界各地人类生活史的状况都相当一致,甚至包括人类学家爱研究的那些方面,例如两性的劳力分配、避免乱伦的系统、社会对婚姻的认知,以及征服女人的机制。

    其实,我们如果往其他方面思考,就能找到人类寿命的演化线索。演化生物学现在开始专注于与人类关系较远的灵长类亲戚,试图做出人类族群的数学模拟。突然之间,人类开始显得比较有道理了。原来,人类的生命蓝图有两个惊人的创新:青春期和中年。可惜我们常从消极的角度,来看待青少年和中年这两个最惊人的人类创新,最多将它们视为其他“比较重要”的生命阶段的过渡期。然而,这两个典型的人类生命阶段,涵盖了人生大约一半的时间。我们的生命真的该有一半要花在问题重重又负面的过渡期吗?

    当然,青春期和中年是依靠简单的年龄算法联系在一起的。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有中年父母;这两个生命阶段的人通常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原来并非偶然。只有人类在青春期会有十多年的发育过程,我在其他地方说过,人类演化出青春期是为了把无敌的发达头脑发育得更完美,而头脑正是我们这个物种得以成功进化的关键。通过化石、精神科医师的心理分析和脑部扫描等,获得了不少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但与这个故事互补的那一面正是中年

    人类发育延续进入十几岁的这个阶段,可以视为人类儿童已有特性的强化版。人类幼儿的头脑以惊人的速度在消耗能量、吸收新知识,所以需要的能源要大于其他人猿婴儿。头脑的需求使得人类的生命步调和其他动物不同。我们的物种是需要高投资、密集信息的,一切都是为了驱使那颗发达而高需求的头脑的生长、成熟和创造。因此,人类的一生都是在投资─成人把大量资源投入发育中的儿童的头脑,因为头脑在后续的生命中实在太重要了。

    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亲本投资”(parental investment),而人类是豪华版的亲本投资者。不论怎么看,人类父母投资的时间、复杂程度和严苛程度都超过其他动物,当然,这也解释了精疲力竭的中年人的深切呐喊,他们感觉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好像没完没了。但我们也该认识到,缺少了这些需求的儿童和青少年,大概很难成长到40岁。现在一般认为,人类的后代生长得太缓慢,因此自然选择使我们在某个时刻停止生育,专注在我们已经有的后代身上。这种停止生育、专于照顾的时限,通常发生在中年。

    多研究显示,亲本投资是一个人生育成功的仅有关键因 素─等于是他们繁衍成熟、成功养育后代的能力。现在,我们其实已经演化到了某种地步;对人类而言,亲本投资已经比生育力重要了(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尝试怀孕对人类而言会那么难以预测)。在中年的某个时候,我们对已有孩子的投资会变得更为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再生更多孩子。说来矛盾,生育这件事本身会变得负面,让人无法专注于为人父母的重要工作。

    作品目录

    前言 你没看过的中年故事

    第一部 从热带大草原到郊区:为什么中年的重点完全不是变老

    第一章 什么造就了中年人?

    第二章 什么打击了中年人?

    第三章 人类原来只能活到四十岁吗?

    第四章 中年为什么那么重要?(首次尝试回答)

    第五章 下垂?皱纹?毛发灰白?为什么?

    第六章 中年发福很正常,不是吗?

    第二部 这么多年了,依旧疯狂:中年头脑的胜利

    第七章 巅峰已过,或是人生的全盛期?

    第八章 为什么年纪愈大,时间过得愈快?

    第九章 四十岁时,心智发展“成熟”了吗?

    第十章 中年人真的比较忧郁吗?

    第十一章 中年人的心灵脆弱吗?

    第十二章 所以……中年心智活跃的秘诀是什么?

    第三部 年纪愈大,胆子愈大:四十岁之后的恋情、爱、性、婴儿和人生

    第十三章 性事告终?(概论)

    第十四章 为什么女人的生育力就这么“关掉”了?

    第十五章 危机?什么危机?

    第十六章 中年人该生小孩吗?

    第十七章 真的有“空巢症候群”吗?

    第十八章 明天你还会爱我吗?

    结语 山顶的风景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课】20180626 解读:《中年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uq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