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剑桥国际考试局曾经划定的高级中文课程学习内容,考试指定范围包括很多主题,譬如问戈的残酷、文学的魅力、爱情的美好、电影的艺术,等等。
为了备课,我已无数遍看过这部电影,对电影结尾的特写镜头颇多感慨:随着三峡大坝蓄水淹村,小裁缝的缝纫机和马剑铃远道从法国带回的法国香水一同沉入江底,总让我联想起美国米切尔的《飘》(Gone with the Wind)。
也是为了备课,我查阅了一些有关这部电影的论文,其中一篇署名刘辛民的文章谈及此处编导的良苦用心应该是在隐喻:任何文化无不与孕之育之的“地隅体验”息息相关;一切人居环境,均是这个社会里人的行为的外延。文章还指出,影片结尾处的镜头语言——满屏都是浊浪滔天,盎然的生命世界嘎然而止,只留下小提琴和二胡双重奏的呜咽余音——导演是想借此带给观众怎样的思考,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吧。
的确,领导的金句“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怀旧乡愁”,是下代中国人追求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