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26日,重庆一个叫黄角桠的小城里,三毛的生命画卷悄然展开。
三毛自幼聪颖过人,但有很多别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行为,也许这注定了她以后的叛逆性格。
在多子女的家庭,也许会有些孩子另类,也有些孩子会成为父母的骄傲,有些孩子会让父母担心。三毛就是这样一个另类的孩子,但她又是父母的骄傲。
三毛原名陈懋平,她嫌懋字笔画多,太难写,就直接跳过去,写为陈平。最后,父亲依了女儿,为其改名为陈平。
日本投降后,三毛一家迁居到南京,与大伯家同住。在南京,三毛玩伴多,但总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爱好,她总喜欢到坟场玩,喜欢看人宰羊,而且每个细节都要看仔细。
三毛上幼儿园,读了第一本课外书《三毛流浪记》,她被书里三毛的故事感动了,之后她就自己的名字改为“三毛”。长大后,还特意去拜访《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并认他作三毛爸爸。
1949年,三毛随父母远度台湾,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唯一真实的就是颠沛流离和动荡不安。
四岁的记忆是模糊的,也许从那一刻起,三毛的心里就埋下了流浪的种子。从懵懂的童年到最后的结局,三毛心里有的不仅是万水千山,还有心灵上不可磨灭的点点伤痕。
萍踪流影,年华无痕。或者,这样的人生对三毛来说才称得上完美。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