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1月07日 癸卯年 九月廿四 星期二
备注:Day722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汉兴---从吕后到汉文帝》之《女皇吕雉一族》
作者:李开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
名言佳句:东平侯吕庄和祝兹侯吕荣,没有任何功绩资历,默默无闻于世,平平安安生活,高后八年四五月突然封侯,登上人生的顶峰,八月被杀,坠入死亡的深渊。通过他们的身影,仿佛能够看到吕后病重的神情,预感不良,仓促而又紧迫。她自闭于深宫内寝,迫不及待地拔擢身边的吕氏族人,却活生生地将他们都送上了断头台。
内容:惠帝七年(前188)八月戊寅,汉惠帝刘盈驾崩于未央宫,年仅二十三岁。在会丧仪期间,张良的庶子张辟强发现吕后的异样,于会丧后见到丞相陈平,在陈平的鼓励下将心中想法如实相告,“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南北军,同时,请准吕氏子北皆值宿未央宫,侍卫皇帝,居中用事。如此一来,太后安心,大臣们也得以免除祸患。”
陈平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张辟强的意见,奏请吕后,一一照准。
刘盈是吕后唯一儿子,他的皇后张氏,是亲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他们没有子嗣。惠帝留下七个儿子,由于政局的不断变化和史书的多次改写,幼帝竟然没有留下名字。我们只能称他为刘某。
史书上说,惠帝病逝前,吕后从七位庶子中选取了刘某,杀掉其母,诈称是张皇后所生,立为太子。幼帝继位时,年幼不能亲政,太皇太后吕雉临朝称制。
临朝,就是亲临朝廷,主持朝议,接受百官的奏请。称制,就是所有的政令诏书,皆由太皇太后批复,以太皇太后的名义签署发布。
临朝称制的吕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皇帝。女皇吕雉,既是名分上的,也是事实上的。吕后当政的八年,汉朝的年历年表,用高后纪年,史书的编撰,也将吕后作为皇帝,写成本纪。吕氏皇权,名实相符。
吕雉,字娥姁xū,是刘邦的原配夫人,糟糠之妻。吕雉嫁与刘邦为妻,出于父亲吕公的指定。
吕泽,吕雉的大哥。秦二世元年,刘邦起兵沛县,吕泽率吕氏一族加入。从此以后,吕泽与刘邦同甘共苦,转战南北,成为刘邦集团的核心成员,开国的功臣宿将,刘邦集团中吕氏一族的领军人物。
楚汉荥阳对峙,从汉二年六月到汉四年九月。在这两年多的拉锯苦战中吕泽及其部下坚守敖仓,逃出荥阳,九死一生,始终同随同刘邦进退出入。
吕泽死于高帝九年。惠帝元年,追谥为令武侯,高后元年,追尊为悼武王。
吕泽死后,嫡长子吕台继承了爵位,改封为郦侯。高后元年,出任将军,统领皇宫警卫部队之南军,位高权重,成为支撑吕氏政权的一大支柱,不久被封为吕王。吕台于高后二年去世,来不及在政坛上有所作为。
从史书记载来看,吕泽嫡长子吕台一家,除了继承王位和侯位以外,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书写的事迹。在吕泽儿子中,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是吕产。
吕产是吕泽小儿子,吕台的弟弟。吕后临朝称制,他被任命为将军,统领京城卫戍部队之北军,也是位高权重,与统领皇宫警卫部队之南军的哥哥吕台并列,成为支撑吕氏政权的另一大支柱,于高后无年四月被封为郊侯。高后六年十月,因为第二代吕王吕嘉被废黜,吕产继承了吕王的地位,成为第三位吕王。
高后二年二月,吕产被吕后任命为太傅。从此以后,吕产不但掌握北军控制京城,而且以皇帝太傅的身份,出入宫廷,监护幼帝,成为吕氏一族的顶梁柱。吕后临终前,吕产被任命为相国,统领南军守卫皇宫,诛吕之变中被杀。
吕释之,是吕雉的二哥。刘邦沛县起兵,吕释之与大哥吕泽一道,带领吕氏一族参加。反秦战争中,随同刘邦转战各地,进入关中灭秦。汉元年四月,被项羽封为汉王的刘邦,率领旧部赴汉中就国。此时的吕释之,接受一项特殊使命,随楚军回到故乡沛县,护卫刘邦、吕雉及主要将相大臣们的家属。
汉二年九月,刘邦派遣部将薛欧、王吸出武关,与活动在南阳一带的王陵取得联系,秘密前往沛县迎接家属,在沛县负责此事的人,就是吕释之与审食其。这次行动,因被项羽察觉而失败。
彭城大败,刘邦惨败,以吕雉以及刘太公、吕太公为首的家属统统被项羽抓捕,扣押在军中做人质,吕释之当也在其中。汉四年九月,楚汉和谈成功,释放俘虏人质,吕释之随同吕雉等家属一道回到了汉军阵营中。
从史书上看,回到汉国的吕释之,没有同哥哥吕泽一样始终在军中领兵作战,而是与吕雉一道,维护刘盈的太子地位,成了吕释之回归后的主要政绩。劫持留侯张良,强求保全太子的方策,亲自前往商洛地区,迎求商山四皓辅佐刘盈,断了刘邦易太子心思的种种活动,都由他一手操持。
吕释之,既是最早参加革命的元老功臣,又是外戚至亲。高帝六年正月,刘邦分封第一批功臣,他在其中,与哥哥吕泽同列,被封为建成侯。吕释之比吕泽多活了五年,死于惠帝二年。高后七年,由于儿子吕禄被封为赵王,吕释之被追尊为赵昭王。
吕则,是吕释之的嫡长子,惠帝三年继承了爵位。惠帝七年,有罪被褫夺了爵位。这位吕则,似乎不成器,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的事迹。
吕种,是吕则的弟弟,高后元年四月被封为沛侯,奉祀祖父吕太公的寝园,高后七年,改封不其侯,八年,在诛吕之变中被杀。
吕禄,是吕则的另一位弟弟,惠帝在位时,他出任太中大夫,在惠帝身边供职。高后元年五月,他被封为胡陵侯。吕禄当时是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出入宫廷,积极参与政事,与堂兄吕产并立,成为吕氏二人或的两大支柱。高后七年,吕禄被封为赵王,不之国,留在长安统领北军,掌管京师卫戍部队。诛吕之变中,被亲友郦寄欺骗出卖,交出兵权被杀的,就是他。
以上,是吕雉的二哥吕释之一系的概况。
吕媭,是吕雉的妹妹,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功臣樊哙。那时候,樊哙是往来于芒砀山和沛县之间的联络员,自然与刘氏和吕氏家族都有交往,特别是吕后被捕入狱后,他与吕氏家族的联系更为紧密。想来,吕媭与樊哙的婚姻关系,极可能就是定于这段艰难时期,可谓是患难夫妻,革命情感。
吕媭其人,性格与姐姐吕雉相似,刚毅决断有主见。吕后当政时,她被封为临光侯。吕后去世后,她基于既往之政治经验,反对以放弃政权的代价来缓和政局的紧张,痛斥吕禄交出北军自取灭亡,诛吕之变中被逮捕处死。
樊哙,是随同刘邦落草芒砀山的老革命,鸿门宴救驾的大英雄,在开国功臣中排第五位。在刘邦晚年的皇位争夺中,樊哙坚定地站在刘盈和吕氏一族一边,被激怒的刘邦下令将其逮捕,几乎被诛杀。刘邦死后,樊哙被释放,重新活跃于政坛,与夫人吕媭一道,成为吕氏政权的重要支柱。
樊哙死于惠帝四年,他与吕媭所生的儿子樊伉继承了爵位,高后八年,在诛吕之变中被杀。文帝继位以后,念及樊哙的功劳,让樊哙的庶子樊市人继承了爵位,樊氏的家系得以延续。鸿门宴的故事之所以得到流传,就是出于这位樊市人的口述,这已经是另外的话题了。
除此之外,吕氏一族的远亲中,活跃于历史舞台者还有几位,简述如下:
赘其侯吕胜、吕成侯吕忿和祝兹侯吕荣。这三位人物,史书都称为吕后的“昆弟子”,就是远房侄子,因为封了侯,史书的侯表中留下了记载。
吕胜,曾经做过淮阳国的丞相,先后辅佐过淮阳王刘强和刘武,他们都是惠帝的儿子,年幼不能之国主事,政务由吕胜一手操持。吕胜封侯,是在高后四年四月,诛吕之变中被杀。
吕忿封侯,与吕胜同时,也是在高后四年四月,却没有记载任何事迹,只说他死于诛吕之变。至于吕荣,于高后八年四月封侯,死于诛吕之变。
滕侯吕更始和俞侯吕它,是死于诛吕之变的另外两位吕氏族人。他们与吕氏究竟是何种亲戚关系,史书中没有记载。不过,他们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高祖功臣,属于军功受益阶层中的上层人物。
吕更始,当是早年随同吕泽、吕释之一道,跟从刘邦沛县起兵的老战士,先后做过舍人、郎中。汉王国建立后,他升任都尉,领军屯驻霸上,成为驻守一方的汉军将领。吕后当政,吕更始先做楚国丞相,辅佐楚王刘交,于高后四年被封为滕侯。后来被召到长安,委以长乐宫卫尉的重任,成为吕氏集团中至关重要的一员,诛吕之变中被杀。
吕它之父吕婴,出身经历与吕更始类似,随吕氏兄弟参加沛县起兵,以连敖之职随军作战,汉王国建立后,升任都尉,战死于楚汉之争中。吕婴死后,儿子吕它继承了爵位,惠帝继位以后,与众多功二代一道,出任太中大夫,进入宫廷仕宦于皇帝。高后四年,承袭父亲的功劳业绩,被封为俞侯,死于诛吕之变。
启示:看这篇中人物极具戏剧性的一生,仿佛让人如看电视剧般,在笑中亦有心酸。他们在辉煌时万人伏地高呼称颂,落魄时如丧家之犬被奚落耻笑。
刘盈是吕后唯一的儿子,他的离世不得让吕后重新考量自己及族人的处境以及汉王朝的未来。办事用人,首选自己人,这本无可厚非。可事缓则圆,吕后临终前急速提拔的亲属本应享受着普通人的生活,却因这天降荣耀而过早谢幕。
吕后临朝称制,这是大势所趋,以当时的政治环境及外忧内患,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吕后一族跟随刘邦在沛县一路杀进长安,于公于私,他们都应该是刘邦去世后最忠心汉王朝的子民。压在他们当时身上的责任不是寻常百姓能够体会的。
历史是人书写的,也会加入写史人的主观臆断和观点。所以,我们现代人应该看到古代在所处历史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魄,不能武断地只从管中窥豹而少了从全局着眼的宏观。
名词解释:
临朝,就是亲临朝廷,主持朝议,接受百官的奏请。称制,就是所有的政令诏书,皆由太皇太后批复,以太皇太后的名义签署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