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是你想多了,即使中国发展飞快,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把中文变成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仅管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把这个愿望变成现实。再者说了,就算中文突变成世界通用语言,世界人民也得从a o e学起啊,我们大中国的汉语言文化连我们国人的大多数都觉得难学,岂是世界人民那么容易学会的?难道是故弄玄虚?
大家都在说中文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美国一所大学的一位助理教授在发给本系硕士项目学生的邮件中写道,有两名教职员工分别找到她,称在教学区看到中国学生“大声说中文”。这两人表示想知道上述中国学生的姓名,以便日后拒绝他们的实习或项目申请。
邮件中还说,这两名教职员工很失望,这些学生没有把握机会尽力提高英语水平,他们在楼道里用别人完全听不懂的语言交流也很不礼貌。她劝诫留学生抓住机会提高英文水平,并注意在教学楼里说中文可能带来的后果。
禁止大声喧哗事后,该系所属的医学院院长向学生发表致歉信, 并表示,大学绝对不会限制学生用哪种语言沟通,而且这也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推荐机会。
当天,该大学的部分中国留学生发起请愿,要求校方对涉事教员“对国际学生明显的歧视行为”进行彻底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
请愿学生认为,这种歧视行为不符合该大学的价值观,不应在校园内出现。请愿组织者表示,在校保留说母语的权力,可以帮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灵活选择说哪种语言是他们的个人权力,与个人价值观、信念以及核心身份认同紧密相关。
爱国情怀这件事情,最后发酵成了全网言论的热点,你说今天是不是全世界人民都在说要不要说“中文”的问题啊?没办法,中国的语言美就美在它值得全世界人民意味深长地去玩味。
昨天我发了一篇文章,结果有网友反映说,新闻所述内容部分有断章取义之嫌。我们姑且认为上述从官方网来的内容均为事实真相,然后来说点我们的观点和想法。
单单从两个教员说的“看到中国学生在教学区“大声说中文”,他们在楼道里用别人完全听不懂的语言交流也很不礼貌”而言,关起门来,我想给这些学生说几句心里话,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总归是不礼貌的,与用什么语言无关。
况且,我们对于地铁上蓝眼睛、直鼻子老外的大声喧哗也会嗤之以鼻。这也是咱们大中华的传统美德,不需要老外来教育我们吧?身在国外是被国外的学风给带坏了吗?竟然忘记了咱们的祖训?咱丢人可别丢到国外去呀。
请勿大声喧哗另外,教员觉得学生不好好把握机会提高英语水平,从我个人的角度,我可能也会同意教员的意见,至少不持反对意见。因为,我也是一个家长,假如在那个学校上学的是我儿子,我会苦口婆心地问他,你怎么不好好利用这么好的语言环境提高下你的英语水平呢?中国话什么时候不会说啊。何况,我贵巴巴的几十万把你送到国外去就是去学中国话去的吗?一看我就是典型的市侩作风,可哪个父母不会这么想?
苦口婆心引起争议的倒不是礼貌性问题,而是涉及到了“歧视”这个具有感情色彩的问题,那国人就得表达一下我们的爱国情怀了。
这篇文章中余下的能看出与“歧视”行为有关的字句应该就是“这两人表示想知道上述中国学生的姓名,以便日后拒绝他们的实习或项目申请”和“并注意在教学楼里说中文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两句了。不是太明白这两句话是不是在学校有明文规定,说中文就要被拒绝学生的实习和项目申请,或者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觉得应该不会在学校的校规里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吧?要不然该大学的院长也不会说“大学绝对不会限制学生用哪种语言沟通,而且这也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推荐机会。”。
歧视我眼拙脑袋笨,使劲读了这两句话三遍,最终觉得“歧视”的行为就只能在“不让说中文”上做文章了,要不然也不能没有理由呀。另外,只是不让说中文还是别国的语言也不能说,只能说英语?如果要求只能说英语的话,好像似乎也不存在语言歧视吧?傻傻地没找到歧视在何处。这要是把我搁国外,老外把我卖掉都帮人点钱,别说语言歧视。
缺心眼子可是,如果不是语言歧视,校方出来道歉、教员被辞职又是为哪般?国外也搞息事宁人?不能够吧?这点我始终也没搞明白。
至于请愿学生代表说的“灵活选择说哪种语言是他们的个人权力,与个人价值观、信念以及核心身份认同紧密相关。”,光看这句话没毛病,多么崇高的爱国情怀,这么崇高的价值观以及核心身份认同感,如果这样,同学干么不回来发挥发挥呢?学校为了提高全世界各地来的学生的语言水平,为了更融洽地交流,规定在公共场合都统一用英语(目前是世界通用语言),不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进行交流,其实也没问题呀。
价值关写到这,该有大骂我卖国贼的人出现了吧?骂就骂吧,我只知道中国申奥成功时我会激动地大喊、大哭,澳门回归时,我会动情地叫它乳名,四川地震时,我会默默捐上我的心意,飞机失联时我深深为他们祈祷。我好像就这点认知水平。
一码归一码嘛,干么动不动拿起鸡毛就当令箭使呢?确实有我大中华被歧视的实举,我大中华人民都会当仁不让。也别利用咱们对言语精准的理解去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
但是,我能理解大家迫切把大中华的中文变成世界通用语言的心情, 既然出去了,那就更应该努力、奋发,把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学到手,争取早日学成归来,报效我们的大中华呀。我们不能盲目又敏感。
在我理解,所谓“歧视”,不管是种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还是疾病歧视,都不外乎以强凌弱。我们自己把自己武装起来,变得强大了,我们不耻做“歧视”的主语,但至少我们能摆脱做“歧视”宾语的地位吧?
江山是靠实力一砖一瓦巩固下来的,而不是捍卫脆弱的尊严争来的。我们正在强大的势头确实是惹人眼红,心惊肉跳,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相信,文章的标题成为现实指日可待。
到时候,不管在哪个国家的大学校规里,明确规定:公共场合只能通过中文来交流,当然,不能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还是必须规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