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读《学得少却考得好》有感
这本书笔者是用了下午六只番茄,折合三个小时的时间用相对较慢的速度看完的,并画了手绘导图。看书的过程,也是实践快速阅读、比喻法、简图法、笔记压缩、信息的衍伸、模型纠错的过程,看书的结果,是对过往的学习实践经历有了新的梳理,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新的规划。
这本书最初是在2012年的时候有过初次的阅读,这次再读却是拖延了很久了,把它作为月末一定要完成的目标,在截止日前的周二,集中精力拿了大块的时间来阅读,验证了书中“绝不拖延”节中,就一项作业的完成的日期是下周四的问题,大多数选择周三晚或周四早上,连尽快完成也不是最理想的选择,正确答案是“在今天至截止日期之前的某个时间,一次完成作业。”同时,尽量不要把这本书进行拆解,今天读一点明天读一点,一次性完成比分次完成更节省时间。从看这本书的经历来看,书中所言非虚。当然,如果能结合周目标日目标,重要及紧急的时间管理四象限,则效果更好。
本书英文名《Learn More,Study Less》,翻译为中文版后取的标题是《读得少不如考得好》,这委实吸引了不少考试一族,特别是原作者的经历,在高中的时候,课下不学,也能考全班第二名。没有预兆的化学竞赛,一个半小时的卷可以四十分钟轻松交卷,并得第一名。在大学参加全日制的学习外,还能业余经营企业,每周码7000字,参加健身,主持演讲俱乐部,周末仍有时间参加聚会,自学了编程、商务、网页设计、动漫设计、作曲、写作,读数百本书。许多人受到吸引,想拿了武林秘籍,就能成为像作者一样的学习超人。然而通篇读完,又是心法又是招术的,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甚至有个别初学者,打算抽出宝贵的备考时间,尝试实践书中的一些技术时,反而会减缓进度,从而产生疑惑,浅尝辄止。其实这就如原来徒手拔草,现在初次使用镰刀,刚开始会有不熟练,比徒手反而更慢,但只要过了适应期,除草的效率就会突飞猛进。这本书准确地说是一本《学习参考手册》,技术需要反复实践,方能为我所用。
书中讲了“整体性学习”的策略和技巧,同时以个人经历提出“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技术、诀窍能代替动机、兴趣和热情。”不管是写下新学年的学习目标,还是自我教育的目标,需要写下来、数据化、截止期、目标分解、周检视。建议可以进行为期1~3个月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比如笔者是打算建立一个三个月的《道德经》背诵的学习项目。通过这个项目,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桩系统,达到背一本书的目的。同时通过学习中华的传统经典,吸取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读《学得少却考得好》的目的是破解原作者的神奇,用作对女儿的教育引导,让她不枯坐书桌,学得轻松考得不差,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兴趣出发指导其衍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笔者本人而言,除了了解“整体性学习”的策略和技巧,取长补短,以过往经历验证书中所写,弥补自己不知或做得不足的地方,因人而异产生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学习目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此书读下来,非常有收获。以下结合思维导图谈体会。
整体性学习策图整体性学习策略提到三个概念:结构、模型、高速公路。用书中的比喻法来打比方,结构是上海、北京这些城市,模型是上海地图、北京地图,高速公路是京沪高速。用财会人员考的注会来打比方,结构是《会计》《税法》《审计》这三本书,模型是这三本书压缩后的目录或导图,高速公路是会计、税法、审计这三门科目之间的关联。反映在2014年刚刚结束的注会综合考试上午卷,则考验综合考生们整体性学习的能力。笔者觉得,思维导图在建立整体性学习时,可以大有用武之地。比如以目录为起点,通过关键词来压缩书本内容,把厚书读薄,此为建模。大脑丰富的神经元网络结合导图天然的网状发散结构方便拓展关联结点,建立考点与考点的联结,书与书的联结,这就是高速公路,最终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知识网络结构,成为轻松驾驭考试的综合地图。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这三个观点同样适用。笔者本职工作是做内审,业余考证并兼职会计教学,做会计视野论坛考试版、读书版版主,平日里相夫教女,并不断学习导图与记忆及进行力所能及的推广工作,这可以说是结构。而这几件事情是并不冲突的,做内审需要用到考证或教学所学到的知识,考证与教学用到了思维导图与图像记忆,读书多了,知识面扩展了,码字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促使审计报告的写作。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也可用到读到的书和导图记忆方法。正是彼此间相辅相成,逐渐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整体性学习法的六个步骤为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和测试。面对现在纷至沓来的信息,原作者建议读多读快,一年读100本书肯定比一年读两本本书获得的知识多。拓展可以向深度扩展,了解背景。横向和纵向扩展。正如前面所说,思维导图有天然的发散功能,方便拓展。应用这块在学习的时候,想到笔者学习的拆书帮的理论,好的书还是要能学以致用,拆为己用。引伸出个人生活的相似经验,并用于新的方面。否则,读再多的书,只是一种量的标榜,或成为填鸭式教育的牺牲品,或成为书呆子的代名词。通过测试,可以查看自己哪个环节是弱项,从而缺啥补啥。如果在获取环节速度过慢,可以尝试快速阅读,有专门的书籍阅读或选择上课程。笔者在阅读时,倾向于将思维导图与快速阅读结合。
书中之所以提出了五种信息,学习新问题时,首先判断信息主要属于哪一类,确定类型,可帮助我们用哪种技术,估计记忆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这五种信息包括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经济法中的一些时间性规定,人数的规定,条文的规定,属于随意信息,逻辑性差,可以运用图像记忆术的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这一块因为原作者用得不多,书中一带而过。观点信息在论文中经常看到,建议用《快速阅读一本书》中提及的泛读法,并结合思维导图和快速阅读来通过阅读大量的信息,寻找其模式。过程信息在笔者内审及平时财会工作中,一开始是摸索,渐渐将一系列动作操作形成了流程,从而建立模型,再通过模型纠错,固定下来,偶尔微调。这一块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和目标分解可用作借鉴,最终形成经验。具体信息是平时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信息,抽象信息是与我们的感观没有直接联系的抽象信息。需要把抽象信息转化成具体信息,方便获取和理解并应用。有些考生不感兴趣的枯燥的课程,多是抽象信息,如财务成本管理,有大量的公式,一些生僻的理论,运用图像记忆,转化成具象信息,再用导图构建模型,做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试模和模型纠错,从而将内容固化,并在有机会时运用于工作实践。比如财务分析这块可用于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整体性学习策略看完后,再看整体性学习技术,导图可谓一目了然。
整获取阶段可通过快速阅读和笔记流。联系观点书中提到比喻法、内在化和简图法。对于随意信息的处理,用到联想法、挂钩法和信息压缩。拓展观点包括实际应用、模型纠错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就技术而言,其实每个技术都可以另外用一本书来阐述,好在市场上不乏类似的书或课程。我们所要做的,是针对自己的薄弱处,以1~3个月的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在一段时间内,学好某项技术,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但在紧张的备考期精力有限,或许考完试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技术学习是个明智之举。而在笔者看来,考试更是为了应用,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花点时间学习图像记忆、快速阅读、时间管理和思维导图是很有必要的。
高效率秘籍本书最后提到了高效率学生的五大秘籍。能够做到任何一点,对于现有的学习都会有所改善。道理比较浅显,相关的观点也并非第一次听说,只不过知易却是行难。还是要重在实践,重在坚持。
有凤糊涂手绘6只番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