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小名阿瞒便可看出,不是一个普通孩子,自小便表现出狡诈智慧的头脑来。
五六岁时,便通过自己的狡黠,让父亲和叔父产生嫌隙,而自己却因过人的胆识与狡猾,而使自己逃学有了看似合理的理由。
少年时期,同为光屁股玩泥巴长大的的袁绍同为公子哥,曹操却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一次开玩笑的抢婚,使得袁绍笨而呆傻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而同样令人深刻的还有曹操的机智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使得两人高下立判。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便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智慧与处变不惊的能力。
及至成年五色棒立威,更显出年轻人的非凡勇气和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决心。再次令自己威名远扬。
后来,董卓专权,令朝中文武焦头烂额,抱头痛哭之时,曹操一反常态,哈哈大笑,更表现出自己非比寻常的行事作风,借献七宝刀的机会,暗杀董卓,尽管没有成功,但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识。逃跑路上遇到限位,成功又表现出狡猾的一面,咬定自己是个过路商人,改名换姓在所不惜。进而,沙吕博士全家,更显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狡诈之心。无毒不丈夫的气概在此充分显现出来。
进而回家砸锅卖铁,召集18路诸侯,共同讨贼董卓,真可谓各路诸侯的召集人,其实有振臂一呼应着云集,的英雄气概。
如果没有曹操的平等待人之心,任人唯贤的思想,也许就没有了关于温酒斩华雄的英雄故事,甩出盟主袁绍以等级地位为选材标准,不知有几条街。再一次和袁绍的对比,高下立判。老子曰:心里无私,才成其私。此刻的曹操便是团结最多的英雄豪杰,共同对付逆贼董卓,而袁绍等则显出自己的小心机。此时的曹操已经显现出英雄本色来。
在董卓,率领小皇帝逃亡长安之时,只有曹操显出决一死战,将胜勇追穷寇的决心和行动,尽管遭遇了失败,差点丢掉性命,但无疑是给自己形象做了一次最好的广告,天下的好汉英雄,后来归附曹操便是例证。
很快,在中国广大的北方聚集了文武重将豪杰英雄,成为最大的格局势力。
尽管在曹操成长过程中,不排除有个人私心,但始终以大局为重,匡扶汉室为最终梦想。并维持付出艰苦努力,身先士卒,当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笑对人生,善于听取手下谋士高参的意见,知人善任,在统一北方大业的过程中,优点多多,善于取长补短,团结更多的人,上下齐心,终成霸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