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鸡蛋的暴走#的募捐说起...

作者: 玩物明志的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22:50 被阅读0次

    昨天5.12,参加了@联劝公益组织的 #一个鸡蛋的暴走# 上海浦东50公里的徒步活动。

    我不是一个热衷组织公益活动的人,只是喜欢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因为毕竟自以为诸如买保险、公益慈善这些都是必须要本人自愿的,不适合外界强制,而且我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影响力和资金支持我做这样的事情。

    这个公益活动参与者是免费的,但是有一个任务,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募集捐款,为山区的孩子,大概的意思是:你愿意为山区的孩子捐款吗,让他们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

    对此,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按照活动方的要求小范围地做了一些宣传。而一个同行伙伴的提问成功吸引了我的思考。她说:

    我一直在考虑,关于这个活动,我在朋友圈里宣传要达到什么目的?是要尽可能多地吸引大家对公益事业的关注,还是尽可能多地募集资金?

    我没明白她的问题,我问,这不是同一件事吗?她说不是,对不同的目的所需要选择的表达方式是不完全一样的。中国大部分人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参与度很低。一些人是因为没钱,一些人是因为不信任,一些人是因为冷漠,所以,其实我认为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心态建设,需要让足够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让他们觉得这事值得引起自己的关注,而如果募捐做得太露骨,大家就本能地选择了逃避。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同时我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使在这个功利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下,也总有那么一群人,在积极投身于非功利事业,例如公益活动,例如读书会,免费培训课堂,例如行业交流,例如某类社群活动,但是往往满腔热血下的努力,换来的却是一盆凉水,甚至是口诛笔伐,甚至引火烧身....让很多原本满怀善意和憧憬的人望而却步。

    要号召身边的人参与非功利性的活动,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举例说我一个朋友坚持了7年的读书分享会吧。

    1. 活动开始前,你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原本只是一场读书爱好者的分享活动,但是落实到线下,一旦收费,哪怕是4.9元的场地费平摊,也会将90%的人员拒之门外。

    2.组织方的影响力。原本只是希望聚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做一件喜欢的事情,但是你如果不是一个有来历的人,可能早都被淹没在其他各种营销广告里面了,要冲出重围,让别人看见,都难。

    3.要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一旦活动没有参与者期待的那么完美,就算是免费的也不免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吐槽。而如果有人在这一社群里面有非法言论、牟利或者欺骗等行为,组织方还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4.外界的不信任和猜疑。现在各种打着免费或者公益旗号骗钱的组织太多了,虽然是一件好事,却总避不开各种牟利或者诈骗的嫌疑,人性如此,总让人唏嘘。

    就像我们这次活动一样,自己参加的人,捐款50、100、200、2000的大有人在,但是让大家去影响周边的人捐个5、10块,都觉得是一件需要做很长时间心理准备的事情,就似乎这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情一样。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就像我朋友也时常苦闷的跟我说,可能下次就是最后一期读书会活动了,然后这样的话说了2年多,却也一直在坚持着,这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

    不能说再多,如果身边有这样为非功利事业努力的朋友,就算不能给予一星半点的支持,也请大家多多理解...爱心不易,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一个鸡蛋的暴走#的募捐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ok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