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88832/29829ee932a5d5bc.png)
我承认,我最近和维度杠上了,前两周先后写了《断舍离的三个维度》《【观察】的两个维度》,现在又来写维度……
这里的【非暴】指的是非暴力沟通,来自于马歇尔卢森堡的那本沟通圣经《非暴力沟通》。书中讲了非常实用的四个沟通步骤:
- 观察
- 感受
- 需要
- 请求
很多人对此书进行过解读,好的解读案例生动,差的解读干瘪枯燥。但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更在意的是逻辑的严密和漂亮,在理解逻辑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有章法的执行。所以,我要从两个维度来讲:
1. 表达自己
应用场景: 当你希望他人为你做出行为改变时。
在家里,你可能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看他不爽;在公司,你可能因为下属的一些行为看他不爽;在网上,你可能因为一些人的言论而看谁都不爽……
我们常用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做个愤青、圣斗士、打不死的小强,一路喷下去,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种方法当然可能短期有效,但也很容易受挫或者损害长久关系。另一个方法是放弃、算了,我自己闭嘴,让自己不爽下去吧——心理医生在远处向你招手。
当然,用【非暴】可以帮助你。
应用对象: 自己。
无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都是针对自己而言的。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理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想法;自己感受的底层根源也就是需要;自己希望对方做到的具体事情也就是请求。
应用方法: 表达。
很简单,你自己的信息不自我清晰表达出来,别人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会知道呢?做领导的让下属揣摩,做女朋友的让男友揣摩,一般都是自己智商不够用的表现。
案例:
前几天我下班回家,看到自己的书桌上堆满了儿子的乐高玩具,一股无名之火顿时升起。看了看墙上贴的非暴力沟通执行步骤的标签纸,我调整了一下心情,亲切的呼唤我家小屁孩:
我看到我的桌子上堆满了你的玩具。(观察)
我感到很心烦。(感受)
因为我很在意整洁。(需要)
你能帮我移走玩具么?(请求)
我不知道是【非暴】的威力还是那天小屁孩心情好,他响亮的回答
好的!
然后就屁颠屁颠的来收拾他的玩具,让我心情大好!
2. 理解他人
应用场景: 当你希望缓和对方激烈情绪时。
如果你的工作是客服,你应该经常遇到情绪激烈的客户。即使你不做客服,你也可能遇到情绪激烈的同事,家人,孩子。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觉得自己受到了言语攻击伤害,要么选择做个圣斗士打回去,要么自己认怂生闷气。两种做法的共同特点是,你并没有借助这个机会去理解对方,你甚至搞不清楚对方为什么这么情绪激烈。
当然,用【非暴】可以帮助你。
应用对象: 对方。
无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都是针对对方而言的。你要确认对方观察到的事实;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认识到对方感受的底层根源也就是需要;明确对方希望自己做到的具体事情也就是请求。
你用非暴的方式沟通理解的整个过程,可以达成两个目标:缓解对方的情绪,顺带深入的理解对方。
应用方法: 询问。
很简单,你不问你怎么能知道呢?用开放式问题去询问,用封闭式问题去确认。你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观察做一些猜测,然后用问题来确认。你可能会猜错,但你渴望理解对方的态度应该是无比真诚的!这正是赢得对方的关键。
案例:
作者在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一次去讲课,学员反馈意见的时候,一个学员说:
你是我遇到的最傲慢的演讲者!
然后,作者利用【非暴】和此学员进行了一系列沟通:
作者:你这么说是因为我讲了半个小时才让你们发表意见? (猜测对方观察结果)
学员:不是,因为你没有提到有时你自己也很难运用这个方法。
作者: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希望我在前面提到我的困难?(确认对方感受和需要)
学员:正是。
作者:你希望我现在就承认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方法?(明确对方的请求)
学员:是的。
作者:是的,使用这个方法,我经常会遇到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也许会听到我遇到的几次困难……但我一旦成功运用它,我与他人的感情就加深了……
在这次沟通中,作者很好的缓解了学员的激烈情绪,并了解了学员的诉求,进一步对课程做了改进,获得双赢的结果。
最后,你可能会举一反三的问:这两个维度可以结合么?当然!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就明确提到一个习惯:【知彼解己】,即,先去尝试理解别人,再寻求对方理解自己。沟通是双向的,针对于双方,都可以应用【非暴】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逻辑清楚,勤加演练,就可以融会贯通了。
相关文章:
【观察】的两个维度
那些书讲过的5个沟通技巧
20180718沟通
20180716感受
20171215拉波波特谈判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