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微信里看到汪国真去世开始,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感伤,都在缅怀。我也用手抄了九首汪国真的诗,用我的方式表达我对这个诗人的敬意。
但突然,有很多人跳了出来,纷纷讨伐怀念这个“三流”诗人的意义。看到标题,我感觉到汗颜:汪国真什么时候成三流了?我们什么时候成为了一个三流的欣赏者?
粗略地去看了他们的评论,大致的意思是诗写得不怎么样云云。我不想用用什么角度去反驳,我只是想,说这些话的人真的经历过那些年代吗?真的懂诗?真的写诗?真的读诗吗?
在那个一句话可以激励你的时代里,那一句的话一句的诗,就是无上的力量。在那个诗人满地都是的年代里,有多少首诗值得我们记住,有几个诗人到现在我们还记得?
我一直在怀想那个时代,真的是诗的黄金时代。各种诗派层层起起,那么多的人写诗。我也一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斌新词强说愁”,为了写诗,整个青春期的自己都神经兮兮一般。那时的诗,留下稿件的仅有几首了。有的诗,获了奖,但那些诗,写的是什么,我都记不得了。
诗真没有那么高尚,阳春白雪。《诗经》落到现在,也是白话文一样的寻常人寻常话语而已;诗真的可以那么高尚,就那么普通的诗,让人经久可以吟咏与流传。
我和那个时代一样,有段时间不写诗了,也不看诗。好的诗,我认为前人都已经写完了。唐诗,宋词和元曲,多么精练,就像最经典的中国画,让人想像,让人神往,让人读完之后,弃笔不写。好的诗,徐志摩的,普希金的等,多么有灵性,多么有美的境界,爱和生活在诗人的笔下是多么的美好,如果写不出那么美的诗,定然对诗是种亵渎。
于是,很久很久都不写诗。
重新拾起来写诗,是因为工作上实在太忙,又想记录,于是用了诗做了记录的载体。一写,也收不下来,出了一本诗集。这本诗集,是自己的一个梦想吧!年轻时候的梦想。这本诗集也是一个开始,写着不想停了,接下去,还要出第二本,第三本等诗集……
听从心的呼唤,把心里想说的写出来,这是一种幸福;有人和你分享你的快乐,即使只有一个人,也是种幸福;能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得完美,那是绝美了。
诗也绝非简单的拼凑和文字的神经发作。诗总是美的,美的生活,美的人物,美的心情。即使是悲伤的事情,落在文字上,也会绽放开美丽的花儿。
诗是一幅画。山水画,抽像画,肖像画等等,让你神游,让你我在画中流连忘返。
有些诗,也许打动不了你,但可以打动另一个人。只因,你的心和他的文字不在一个频率上。
在些诗,有些诗人有时代性,不一定流传多久,但在那个时代里,他的诗肯定是那个标准的精品。流传得久的诗,已经没有国界和时代的区别,它就是精品。
世间的人人不同,也造成了诗诗不同。不是每首诗都是精品,也不是每首诗都是废物。对诗的宽容,就是对人生的包容。
我们不去妄谈诗,因为诗的神圣性;我们也不去妄写诗,因为写诗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文字。
我们也不去妄评一个诗人,一切以“几流”来衡量人的标准,原本打上了不健康的烙印。
辛波斯卡的一句话说得很好:“我偏爱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