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有门槛的。一些人类社会的大问题,光是弄明白名词概念就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同样一个问题,不同学者观点大相径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是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一头扎进去,可不就糊涂了吗?
读书好比吃饭,要是只为知道个结论,不懂细细品味,不如直接挂葡萄糖。
所以,我讲书的思路还是“把书读厚”。一本书,咱们抽取一个主题,结合其他的资料来源,争取读出五本书、十本书的内容。所以在每周一,你经常会听到我说:“今天,咱们把书放一放,先聊一聊XX的背景。”这么着,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交代清楚了。
比如开门第一本《纸的文化史》,其实作者是从中国纸传到阿拉伯开始写的。可是,一张纸凭什么在欧洲掀起这么大风浪呀?那你就要知道,欧洲以前不是没有纸,但是贵,用小麦折算的话,一张A4那么大的莎草纸在古罗马要卖5块多人民币,所以阅读始终是精英阶层的特权。然后你就理解了,为什么纸价一下来,欧洲的狂风巨浪也起来了。
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介绍一本书的时候,会告诉你反对它的人是怎么说的。选一个对立的观点对照着看,对你理解事情的内在逻辑有巨大的帮助。人的脑子就像一台计算机。单纯获取信息,那只是增加内存;只有多思考,才能提高CPU的性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