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菜园子
50岁之后,母亲因为身体原因就没去工厂上班了。但她一直以来都闲不住。几年前,老屋拆除,闲置了一片空地,母亲盘算着搭建一个菜园子。
天刚亮,东方残留着鱼肚白,母亲肩扛锄头和簸箕出发去往老屋前的空地。整个村庄还没醒来,静悄悄的,仿佛时间在打盹。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很快就到了。
除草、垒墙、挖排水沟……母亲的菜园子在一阵紧锣密鼓的忙活之后初见雏形。时间不早了,过路人越来越多,对这个新冒出来的菜园子诧异不已。当看到母亲还在埋头苦干,纷纷夸赞母亲能干。母亲回以善意的微笑,“以后还得你们多照顾嘞。”
在并不繁华的乡下,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处属于自己的菜园,种点青菜、辣椒、扁豆、茄子、茭白……自己种的,吃得更放心。在这之前,可把我母亲羡慕坏了。如今,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菜园子,母亲在乡下就有了一种寄托。
将菜园搭好之后,从街上买来长势良好的幼苗。在空寂的菜园子里,一行种葱,一行种辣椒,一行种韭菜……仿佛在土地上写诗,一首绿意葱茏的乡土诗。为了让它们茁壮成长,母亲每天下午五点都准时去路旁的池塘里挑水。
过了一段时间,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母亲也很欣喜,在我的指导下,拍照发朋友圈。
一开始,母亲种菜是供给自己的。但有的蔬菜生长的速度很快,越长越茂盛。为了不浪费,母亲有时也会摘下一些,拿去集市上售卖。
去集市有一段路,为了赶早,母亲通常六点左右就收拾出门了。在集市,经常可以看见一排中年人半蹲在街边,或卖萝卜,或卖土豆,或卖豆芽,每个商户售卖的品种和数量都很有限,但无一例外都很新鲜。
一开始,母亲用的是老式木杆秤,拨秤砣,看点数。随着年纪的增长,眼神愈发模糊,母亲也换上了电子秤。同时,由于利用手机支付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交易更加方便,母亲也换上了收款码。
虽然卖菜的过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但母亲一直乐在其中。即便没有人来询价,她也笑呵呵的。有时,母亲也将她的喜悦分享在家族群里,我们看后都给她发个大拇指——点赞。
在乡下,和母亲一样的菜农很多。她们识字不多,学历不高,到了一定年纪,赖以谋生的手段并不多。在自家院子里,种点蔬菜,养些家禽,挣点小钱,补贴家用。有段时间,在网上刷短视频,说菜市场里小商贩缺斤少两比较严重。一时间,吵得沸沸扬扬。在乡下的集市,这个现象是不常见的。她们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的“菜农”,并不是以逐利为主的“菜贩子”。因此,她们不仅给足了顾客分量,有时遇到投缘的,免费附赠一捆葱或者一袋土豆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所以,每年从外地返乡,路过乡下的集市,我都要逛一逛,认一认这质朴的故乡人。
假期在家,一有空闲,母亲就领我去参观她的菜园子。整个菜园并不是很大,但平常吃的蔬菜应有尽有。一阵微风袭来,凉飕飕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味道。这一个菜园是母亲多年的心血,记叙了母亲早九晚五不间断的付出。我的“菜农”母亲,时间熬白了她的头发。在这似水流年中,这是我一生都剪不断的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