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一些事
此文《有些浪,我必须要提防》是我对自己家庭风险的分析以及对家庭保险配置现状的总结,题中的浪指的是大众最怕的浪——疾病风浪。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明智的人必然会选择前者,但人在面临每一件事或每一次选择时并不一定能成为明智的人,首先得有双“千里眼”。我的原生家庭极其普通,自小目睹了许多的生活无奈,自然很早就明白目前的家庭在风浪前有多少斤两,庆幸的是现在家庭健康情况还可以,我还有机会去防范。为了最大程度保证自己家庭未来的高质量生活,有些风浪,我必须要堤防。
我的保险意识大概萌芽于我大学毕业的2008年,当时还考取了保险从业资格证,但志不在这,权当学习,随着就开始了自己的保险配置,但当时收入低,保费支出有点压力,很快果断退保了。后面因为成家了,感觉到了压力的倍增,而且疾病众筹每年并不少见,每一个案例都引起我的风险意识共鸣——尽可能避免他们的遭遇、无助,我是一家之主,必须要有所担当,要看到家人看不到的风险。所以近些年开始了系统性的保险知识学习,逐步配置家庭保险。
写下此文的目的是整理下自己的保险配置思路和原则,勾勒自己的投保体系,清晰目前保障配置和将来的配置重点,希望多年后的自己看到此文有更深一步的感悟。
二、我的配置顺序
从家庭角色看
从年龄划分,家庭角色有小孩、大人、老人,保险配置优先级应为大人、老人、小孩,我从投保难度、费用高低、家庭责任来分析。健康问题、产品选择范围是影响投保难度的主因,从难到易为老人>大人>小孩;保费跟年龄挂钩,从高到低明显为老人>大人>小孩;家庭责任的主次跟投保优先级挂钩,从先到后为大人>老人>小孩。
这个优先级并不是等完全配完大人的再到老人、小孩,更多的是指规划保障重点的优先级,每个家庭成员的配置都应同步进行,具体到某一类险种配置时结合实际决定先后。
从保险种类看
商业人身保险主要有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寿险四种,这也是我的配置顺序。都说意外和明天不知谁先到,意外总是不期而遇,给你一个惊人的见面礼,要是能预见就不叫意外了。保额100万的一年期意外险保费最低为300元左右,健康要求宽松,保费跟年龄关系不大,基本一视同仁,但高危职业意外险、长期意外险会贵一些。因为意外的不可预见性、高发性和意外险的高性价比,第一配置优先级是意外险。
重中之重非重疾险莫属了。首先,重疾在人的一生中发病率高,当中又以恶性肿瘤即癌症为主,约占70%,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癌症高发年龄段为40~70岁;其次,重疾治疗费用数十万,一般家庭无力负担,重疾的定额(保额)赔付能给家庭带来一场及时雨;再次,重疾对健康要求严格,在当下的亚健康社会,有资格“标准体承保”的人少之又少,最好趁年轻身体健康时着手;另外,重疾缴费是一场长期战斗,保费跟投保年龄成正比而且费用不低,所以配保要趁早,争取主动性。重疾发病率高、发病年轻化、治疗费高,重疾险健康要求高,但长期缴费压力较大,作为第二配置优先级。
医疗险是对符合合同约定的医疗自费部分的支出在扣除免赔额后进行赔付,最高可100%“报销“。说下医疗险的必要性:相对于重疾险,赔付门槛低,保额高(普通百万起),能平衡普通疾病的医疗支出,另外,因重疾险除癌症是确诊即赔外,其它重疾病种的赔付均对治疗时间、治疗方式、疾病状态等有一定要求,导致重疾患者不一定符合赔付条件,无法获得理赔,这时医疗险的高保额至少能覆盖大部分的医疗支出,帮助患者解决令人痛心又无奈的金钱问题。病床前的每一滴泪水、每一次争议可能都与钱有关!医疗险一年几百元能配到百万级保额,小费用,大用处,关键是健康符合性问题,定位是补充型险种,对于年轻人作为第三配置优先级,但对于老年人可作为第二配置优先级(因老年人的健康普通有问题,重疾难买,老人重疾险保额低,保费高,容易出现保额保费倒挂现象,如配10万保额,要支出相当甚至超10万的保费)。
寿险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种类,以命换钱,配置目的是在家庭支柱不幸离世后能保证家庭有底气应对生活开支、教育开支和债务,不大幅降低生活质量,至少能给家庭一个缓冲期,保障家庭一段时间的正常运转。寿险健康要求低,保费水平一般,可在家庭背负大额债务再考虑配置,作为第四优先级。
三、我的配置原则
先保额,后保期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这话很好理解,买保险就是为了转移风险,不让自己一病回到解放前,充足的保额才能帮我度过难关,如果因为保额过低使得还要去承担一大笔钱,这份保险就意义不大了。配置保险时,经常会做一道选择题,例如A:20万保额只保到70岁,B:10万保额保终身,假设二者保费相当,我会毫不犹豫选择A,因为70岁前患病几率更大且身负家庭责任,更应注重保额。
那保额应该配多大?个人认为目前各类保险的基础保额应该为:重疾30万,意外100万,医疗100万,寿险100万及以上。
关于重疾保额,一方面,曾经看过关于重疾治疗费用的文章,各类药费、手术费、检查费一般至少20-30万;另一方面,很多的网络众筹目标在10-20万,再加上众筹前已经花掉的积蓄、千方百计的借款,总花费大概率也不会低于30万,所以30万是我配置重疾保额的底线。
关于意外保额,短期意外险都很便宜,现在的产品设计也随便上百万保额,而且意外伤残的赔付分十级进行不同比例的赔付,如果一个人得了十级伤残,只能赔保额的10%,100万保额也只有10万,得一级伤残(全残)才能100%赔付,当然这级对生活能力将是极大的剥夺。所以意外险最好配够100万。
关于医疗险保额,现在的医疗险都叫百万医疗,保额随便一两百万起,也便宜,而且保额也够用。
关于寿险保额,我会依据家庭3~5年必需开支和总债务综合而定,债务对于平民主要是房贷和车贷,三四线城市的房贷普遍100万内,一二线的能达数百万,故寿险保额因人而异,至少要能覆盖债务。
消费先行,返还靠后
经济学者薛兆丰在他的《经济学讲义》中谈到保险服务的三大前提条件是概率性、互不相关性、独立性。概率性是指投保事项的发生必须是具有概率性的,所以保险公司不保既有疾病,体现在严格的健康告知;互不相关性是指风险概率是互不相关的,不应是全局性的风险,不能因一件事出现赔你赔我赔他的情况,所以保险公司不保天灾人祸;独立性是投保事项的发生必须是独立于人的意愿,不受意志影响,所以保险公司不保人为因素的事件,体现在除外责任。
上面这段话归纳为人话就是保险公司是商业机构,不是慈善机构,保险合同中任何表面上看似你有收益的金钱数字,都应该仔细思考是否值得。
我的预算有限,钱必须花在刀刃上,花在有意义的保障成本上,所以我偏向于消费性质的保险,小钱办大事,保险是具有高杠杆性的。对于返本、返保额、各类附加服务,现阶段暂不考虑,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一个精算团队?
重保障,轻公司
为什么重保障?可以这么说,保险理赔成败关键在于被保险人,保险业务员在销售时会因人施策,但保险公司在审核理赔申请时绝对的一视同仁,以合同为唯一标准,不关心合同是怎么成立的,成立前有了什么口头承诺。所以在投保时关键先弄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投保需求(包括保额、保期、保障责任、预算等),这样才能在遴选产品时以需求为主线,不偏失方向,不容易被他人的立场影响,清楚日后理赔的风险点。
为什么轻公司?这里的轻是说不必过度关注保险公司的历史、规模、服务,因为这些在理赔时都不是关键性因素,只要是合法合规的公司产品都没问题。保险行业本身对公司的成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状况、偿付能力、经营行为和信息披露等有严格的监管,没点实力既混不进来也混不下去,在很多人眼里的“小公司”在我眼里都是大公司。
保险本质是一纸有兜底保障的特殊合同,它在执行时无非涉及两个问题,能否给钱与有无钱给。
第一个能否给钱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判断标准只有一个——保险合同,复杂是判断过程既要立足于当下,也要追溯到合同成立时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涉及太多因素。
第二个有无钱给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伪命题,这里分两种情况来说:保险公司不愿意给钱,保险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如果符合理赔标准保险公司却拒赔,完全可以向银保监会上诉,我想不出理由一个财大气粗的集团值得为“保险散户”惹上一身绯闻。如果保险公司倒闭无法赔付,根据保险法,银保监会可以指定一家经营有人寿险业务的公司接管合同,而且还有几百亿的人身保险保障基金作为兜底风控保证赔付。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51828/9121f265e07dc4b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51828/200917cf34f46b9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51828/0bbaee2c95723975.png)
规划预算
投保前的最后决定性因素是费用问题,过高的缴费压力会影响生活质量和缴费的稳定性,很多中途退保都是费用问题,所以家庭年度保费支出要有预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按配置优先级逐步配置。我的年度保费预算是家庭收入年结余的20%内。
四、家庭保险配置现状
简单汇总了目前的家庭保险配置信息,结合自己的投保体系来分析,应该说大方向没错,总费用还在预算范围内,因为目前的保障组合大部分是我一手打造的,基本把前些年从业务员处购买的都退掉了,长痛不如短痛。
从下表看,自己和女儿的基础保障算是到位了,现在保障薄弱之处是妻子、父母的保障。妻子健康有点小问题,目前有连续服药的问题,近一两年也在帮她筛选产品,但很难通过重疾和医疗的健康告知,之后看有没走人工核保的必要。父母年龄已过60岁,因预算有限,只能走高性价比路线,目前只能配意外险、医疗险了,但母亲有多年的颈椎病,因此有多次医疗记录和购药记录,看是否能找到除外承保的医疗险,下一步先为父母配上意外险。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51828/8566a524f7817bd8.png)
五、下一步配置计划
第一,为父母两人配置意外险,父亲的职业在保险中属高危类,需注意职业要求,规划保障需求为:身故伤残保额30-50万,意外医疗2-3万、不限社保,住院津贴(可选)。
第二,寻找适合父母的百万医疗险,退而求其次的是癌症医疗险。
第三,为妻子增配20-30万定期重疾和百万医疗。
上面三项配置预计年保费4000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