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二因缘法门

十二因缘法门

作者: 味禅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17:30 被阅读0次

释迦摩尼佛一生说的教法之中, 阐述过十二因缘法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1,什么是无明呢?                                            无明是指人们心中无明的烦恼,昏昏沉沉,以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迷惑妄心,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槃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


2,什么是行呢?                                                行就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3,什么是识呢?                                                识就是一刹那之间在父母前,两情相悦,爱欲涌现,生起了一念的情欲,受生了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4,什么是名色?                                                名色就是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5,什么是六入?                                                  六入就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和六尘,互相涉入。例如我们的眼睛能见颜色,我们的鼻子能闻到味道,我们的耳朵能听见声音等。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六入。


6,什么是触呢?

因为我们有了六根。它就能够让我们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在十二因缘法门中是十分重要的。 能触是根,所触是境。 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每个人都希望能遇到好的邻居。学习遇到好的老师。生活遇到好的朋友。经常能够亲近高贤和大善知识。时时得到熏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了。 这都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主观的意识起到极大的作用。对于所触的环境,《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若纵五根,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恶马,不加控制,将牵人坠于坑阱。“”能够把住这个触的大关,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7,什么是受呢?                                                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触对的尘境。 例如我们的耳朵能接受声音。还有如弹琴,打鼓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8,什么是爱呢?                                                爱是贪爱。对于所接的环境,生思量分别。 对称意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不喜欢,便生厌恶之心。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我们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爱的作用很大,爱有喜,怒,哀,乐,恶,欲,爱的七种情念。 爱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首恶。 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跳出红尘大火坑。


9,什么是取呢?                                                  我们有了爱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 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就会使我们失去理智,做出种种恶业。 如果我们感到一切违背了自己所贪爱的环境。就心生怨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 我们要时刻把住取这个关口,就能断除烦恼因。这个取和爱和无明,这三支叫做烦恼的迷惑因。


10,什么是有呢?                                              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对于所爱的境,将其取来,对不爱的境,把它舍掉。 因此种种的行为造成了我们种种的业。所以我们这样的行为招感了我们的业果,就是有业因,一定有业果。 因果定律,丝毫不错。


11,什么是生呢?                                              生是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12,什么是老死呢?                                          每个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所以佛对我们说的这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结的来说,十二因缘法门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十二因缘为惑业苦三道流转的道理。

相关文章

  • 十二因缘法门

    释迦摩尼佛一生说的教法之中, 阐述过十二因缘法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 ...

  • 最初觉悟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觉悟后,最初宣说的教法就是“四圣谛”和“十二因缘”,也可以说佛陀已经证悟了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门,...

  • 十二因缘

    1、原文: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

  • 十二因缘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

  •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 [shí èr yīn yuán] 缘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梵文:pratīt...

  • 十二因缘

    (存在中存在的因 )(向内细解真谛。) 缘痴无明有行 缘行有识 缘识有名色 缘名色有六入 缘六入有触 缘触有受 缘...

  • 十二因缘

    据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 十二因缘

    最近学佛传篇了,好像生活中的很多烦恼还是烦恼,忧伤还是忧伤,悲痛还是悲痛,但是我发现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

  • 十二因缘学习心得——演悟

    《十二因缘学习心得》 ……演悟 十二因缘义甚深, 揭此奥秘唯世尊。 还灭能断轮回苦, 顺之则入流转门。 十二因缘,...

  • 心地观经消文直讲042这就是个圈套:十二因缘之环

    上来说到“十二因缘之环”。朱居士插嘴说,没听说这个环,不太懂。十二因缘,是佛教固有的名相,但是这个“十二因缘之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二因缘法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nl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