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毁灭了创造力
(2020年10月9日分享第385篇 )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为了急功近利的考上好大学,追求高分,家长和老师比孩子们还焦虑,逼着孩子刷题、搞题海战术。一轮复习,两轮复习,三轮复习……甚至一个月把课讲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让孩子不断的复习考试,也就是让孩子机械性的记忆。最终也许能得到“好成绩”、考个“高分”,但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在这不断的重复中被扼杀了。
大学入学考试,目标则是要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这样的人要好像从熔炉里取出的液态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极强。而现在大学毕业的大部分孩子,就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动,不是破裂就是刮伤。
例如在学习代数时,学生们多半只专注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试的内容仅仅是各单元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考生们只记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将X和y代入死记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值。考试中的X和y体现不出代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代数的重要性及魅力之处在于,所有这些X和y代表的是无穷的现象和观点。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时简单方便且用途多样的工具,反而被视为亟待跨越的障碍。
我国学生每日学习的时间是最长的。各国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相差不会太大,那么如果学习时间过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说起复习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 这个”习“就是复习。但是,孔子时代与今天社会有个巨大差异,是学习的内容。孔子时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礼”,扮演者唯反复演练才可达到效果。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礼”转变为认知。认知是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教育过度强化复习,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分数不等于智慧,成绩不等于能力,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我们还是少些急功近利吧!在抓成绩的同时能不能也抓一下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