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作 者:罗振宇,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创办者,罗胖。
R原文片段:
得学会跟自己玩心眼儿
我还记得大学时有个舍友,烟瘾特别大,那个时候学生都穷,他经常没钱买烟。所以,他有一个习惯,他每次买一包烟,会从20根里面拿出4根,藏在宿舍的很多地方,然后故意让自己把这个藏烟的地方忘掉。
我就问他:“你干吗要这么干呢?”他说:“当我没钱抽烟的时候,我心里是有数的,这屋里一定有,我一定能找得到烟。这个时候,那就是救命的烟。”这不就是跟自己玩心眼儿吗?
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旅途,就是这样的一个征程,你不跟自己玩心眼儿,有的时候就真的会被自己搞败。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跟自己玩心眼儿,怎么与拖延症斗争的,大致有三招。
第一招,很多讲拖延症的书上都说,你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去完成,我觉得这个不靠谱,我的心得是,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就比较好完成了。很多人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懒,而是在那些创造性的事情上,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水平,所以才会一直拖着、等着。
比方说我上高三的时候,一旦拿起政治、历史、地理这些文科的书要背,我的注意力也就能集中个五分钟,然后就去搞东搞西了。怎么办呢?我从高二夏天,也就是暑假起,就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要把政治、历史、地理这三套教科书抄五遍。就是抄,不需要我背,不需要我调动注意力,我只需要做机械性的劳动就可以了。最后我真的抄了五遍,我从来没有背过书,但是我的高考成绩还可以。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把创造性劳动变成机械性劳动的行为。
你可以观察一下,拖延症最严重的是些什么人?多是做创造性劳动的人,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出版社编辑,求爷爷告奶奶,找作家去组稿。然后作家就给你拖,他们可不是按小时拖,而是按年拖,拖得真是山长水远,你都不知道他们会拖到什么时候,因为他们在做创造性的劳动,一定要用机械化的劳动把它分解掉。
第二个心得,叫“让种子飞一会儿”。我还记得高考的前一天,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个高考关于语文考试的技法。他说,你们拿到语文卷子之后,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一页,看作文题,看懂了就搁下,然后从第一道题开始做。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这个时候你在做前面的题,没特意去想作文的事,但是因为你看过这个作文题,所以这篇作文的构思,已经在你的心里开始生长、发芽,“飞了一会儿”了。当你把前面的题全部做完,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构思,这是一个很节省时间的方法。
我对付自己的拖延症,现在也用这个方法。就是不管这件事我多不情愿去干,我会强迫自己先干一件事:先把这事了解一下,然后才把它搁下。虽然我之后在搞东搞西,但是我知道那个种子在生长。所以一旦时间来不及了,我必须要开始干的时候,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干完。
第三个方法其实特别简单,既然你认识到自己有拖延症,知道拖延症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当你面对的是一个人的任务时就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消解很大一部分。
美国社会有一个现象,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穷人。不是说穷人就一定是人穷志短,而是富人在社群里面是有压力的,因为胖就意味着你意志薄弱,你自控能力差,你在社交圈里就不好混。这种群体压力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很大的反制效果。
我一旦意识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延了,就会采取一种办法,那就是开会。我会请一些人来,介绍一下我要做的方案,然后群策群力把它完成。大家觉得罗胖很谦善,其实不是,我就是找几个人看着我,然后当着别人的面,你会发现你另外一个心理机制开始启动了,就是虚荣心。当着大伙儿的面,你总不好表现出你很懒吧,然后你就会用虚荣心顶着一口气,把这件事很迅速、很利落地干掉。
拖延症背后的庞然大物
我的心得分享完了,但是这件事还没完。我真正想告诉你的是,也许拖延症真的没有办法治,因为我们的敌人何止是自己,而是一个比自己还要恐怖得多的东西。
拖延症背后那个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是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
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就是我们更看重当下的价值。你想,作为一个原始人,一个进化中的猿猴,逮着一个东西,怎么可能留到明天再吃?夜长梦多啊。所以,我们对当下的价值评估就更高,对未来的价值评估偏低,能懒一会儿就懒一会儿,把当下这种爽的感觉先享受了再说,至于未来,一会儿再说。
所以,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它就是人类的底层心理结构。
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送你的礼物
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着解决一下问题。第一,我认为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解决。说白了,就是现代性造就的问题,将要靠现代性本身的解体来解决。
我曾经讲过,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兴趣社会,每一个人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如果这个预言成真的话,拖延症的问题会不会得到一些缓解?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爱干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拖延了。至少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小孩拖延着不去玩,拖延着不去打游戏,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所以,目的和生命本体的更加贴近,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可是这要等很多年,我们现在天天被拖延症所害,应该怎么办?依我说,你别着急,这就是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他觉得一个小时就很长。你说现在不许看电视,一个小时后才能看,他会觉得等得太长了。十几岁、二十岁的人,他的时间概念是什么?心爱的姑娘一天没见着了,百爪挠心。三四十岁的人,他规划人生的时候是以年为单位的,这一年怎么过,那一年怎么过。过了50岁,他往往就开始用10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来思考人生了。
说白了,对于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就是跨越时间的价值调度、匹配、平衡,所有这些事情是要靠人格的成熟才能做得到的。人格的成熟,只能靠时间去耗、去磨。
其实,拖延症是人类进化历程给你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一切形成的海市蜃楼,将你照射出来的一个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就必须要去克服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帮得了你,只有等待你自己更快地成熟。当你的心理结构发生更快的变形的时候,解决方案就会水到渠成。
如果你还要说,我就是懒,我就是解决不了,怎么办?没有什么怎么办,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变,但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成功的人、对自己满意的人,和不成功的失败者、一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这个结构比例不会变。如果你真的克服不了,那也没什么,你只不过和无数代祖先,和那些已经死掉的人一样,你就是个失败者而已,这有什么奇怪的?
【I】这个片段取自于《罗辑思维:迷茫时代的明白人》中的第四章《我们该怎么活-02:大家都有拖延症》,主要谈了“抗拖延”的两个方面:
1)从“治标”上抗拖延(罗胖分享个人的抗拖延方法):
*创造性任务分解为机械性劳动
*先了解事情,让种子“飞一会”
*任务置于群众压力下
2、从“治本”上抗拖延:引发拖延是因为人类底层的心理结构——更看重当下的价值,而解决拖延的核心是让目的和我们自身价值、意愿的更加贴近,而最根本的是人格的成熟,所有的解决将水到渠成。
片段内容梳理图【A1】现今社会,出版了很多拖延症相关的书籍,有很多自称是“拖延症患者”的人,也有很多挑战对抗拖延症的讲座、社群。虽然我认为自己不是“拖延症患者”,但是为了提高效率(工作或是生活),我也参加过一些同类型的社群、拆书学习以及相关书籍,但是很多东西学下来,总感觉变化不大,就是那种“道理我都懂,行动全没有”的状态。这个片段的精髓,我认为与新精英古典老师在《成为职场MVP》里反复强调的“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籍、社群上大多是分享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即为“战术”,但是如果过分地关注在战胜拖延的“战术”上而忽视,甚至是故意视而不见拖延的本质,即“战略”,是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要解决拖延,要对自己提几个问题:
*为什么这件事上会拖延?
*是因为这件事与我的当下的价值不贴近吗?
*既然与自己价值不贴近,为什么要做?可以不做吗?(当然领导交待的工作不能不做)
*做的话价值何在?
*既然一定要做,我可以做什么来搭建这件事与我的价值之间的桥梁?
【A2】我根据片段的内容,结合之前学习的,参照古典老师课程的三点一线方法,当遇到会拖延的事情时,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自我提问过程:
《成为职场MVP》网课中的三点一线1)有什么:这件事做了有什么价值
2)要什么:我自身的价值、意愿是什么
3)凭什么:这件事和我的价值之间可以搭建关系,使得更亲近吗?
举个栗子举个例子:我不喜欢打扫房间,但这件事我不得不做,我用这个过程梳理一下:
有什么:打扫房间是为了维持房间的干净,让我生活在干净健康的环境,保证身心健康。
要什么:既想要身体健康,但是工作很累,回到家根本不想干活
凭什么:是否可以有其他方式代替我来打扫房间?
钟点工—有一定的花费,可以解决我不想清洁的烦恼,土豪的选择,但不适合打工一族的我。
智能扫地机器人—可承担的花费,智能清洁,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房间干净,而我需要付出的只是开关、充电,符合两方面的要求。
那最后解决不想打扫房间这个拖延症的方法是——购买可承担费用的扫地机器人。
�下一步行动:
1、本周内将之前拖延过的事情整理出来,看看当时拖延的原因,以及后来完成后的感觉,尝试复盘这件事,搭建关系。
2、熟悉运用“自创”的自我提问过程。
初次拆书,不喜勿喷。祝愿大家战拖延成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