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什么我们总是焦虑、没耐心、逃避?3600字干货给你讲透

为什么我们总是焦虑、没耐心、逃避?3600字干货给你讲透

作者: 驴小驴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5-09 21:40 被阅读0次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想要学习,却总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明明想要努力,却总是三天晒网两天打鱼、痛苦不堪;你想要变得厉害,却迷茫无助、异常焦虑……

但有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拥有清晰的认知、清楚的目标、稳定的情绪,仿佛谈笑间成功就能唾手可得。

你是不是也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一个拥有良好学习力、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的优秀的人。

《认知觉醒》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认知能力上的差距。

本书作者周岭,一位曾经和我们有着相似经历的普通人,向我们展示了他如何依靠认知觉醒并做到认知觉醒,一步步蜕变,成为一名出色的心智探索者和优秀的作者。正如他的这本书《认知觉醒》,给人醍醐灌顶、获益匪浅之感。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在清楚认识大脑构造的基础上,了解我们行为背后的思维规律,开启认知驱动,更好地做出应对,彻底走出焦虑和迷茫。

你的大脑里面,究竟谁说了算

周岭在书中写道:“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不少人迷迷糊糊地到了某个年纪,才发现了现实和梦想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当身上的重负让人不堪承受之时,身边那些优秀的人已经走出了很远。

从迷茫到清晰,离不开认知的觉醒;而认知的觉醒,来自于对大脑的认知。只有认识了大脑,我们才能对自己的心理和行动有科学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1、三重大脑

在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以及理智脑

本能脑源于爬行时代,主管着本能,可以迅速对环境做出本能反应。比如说遇到危险时,会逃跑或者战斗;当遇到心仪的异性时,就会展开追求。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主管着情绪,开心与伤心、兴奋和恐惧等都是因为有了情绪脑的加持。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更加专注。

理智脑则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主管着认知,它让我们产生了语言、发展了科技、建立了文明等等。

2、三重大脑,谁强谁弱

从上述三重大脑的特性来看,理智脑显然是更高级的存在。但是与本能脑和情绪脑相比,理智脑却有着不可避免的弱点。

首先,本能脑和情绪脑出现的时间更长,其发育也更成熟。打个比方,如果本能脑100岁,情绪脑50岁,理智脑则是不到1岁。

其次,本能脑和情绪脑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体系,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呼吸、血压、心跳……都是由此控制。

这些特征表明,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力真的很弱。因此,我们的一切行为——为什么知道学习很重要,却控制不住玩起了手机;明明知道变强需要时间,却总想急于求成;遇到问题时,也总是避难趋易,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内……都有了很好地解释:我们做的大部分决策都是源于本能脑和情绪脑,而非理智脑。

3、三重大脑,如何使用

三重大脑的不同特性,造就了我们个体之间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差距。

理智脑虽然没有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能量”大,但是却能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

简单来说,理智脑就是工地上的监工,他不用直接干活,不能替代工人,因为他能指挥工人干活。如果真的要让他来干活,他要耗费比工人干活还要多的能量。所以,监工轻易不会干活。

所以,要让理智脑变得强大,需要让这三重大脑协同作用,才能为我们所用、成就我们。

当然,这个过程就像习惯养成一样,是一个不断自我巩固的过程,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焦虑二字,刻在你的骨子里

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你会焦虑;想要多学一点东西,你也会焦虑;你希望能立刻改变自己,此时焦虑又找上了你……焦虑似乎总是如影随形,稍有不如意就会出现。

为什么我们会时常感到焦虑呢?通常,焦虑常常以这4种形式出现,有时是组合出现,有时是单个出现,却都让你很烦躁。

■ 完成焦虑。每天的行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想学的东西太多,等等,会从根本上导致我们很难轻松面对。只要稍稍有地方没有做好,焦虑就会像个幽灵一样出现。

■ 定位焦虑。如果你之前没有写过文章,却希望写出一篇爆款;如果你之前没有跑过马拉松,却希望自己能拿第一……这种错误的对标,会让你产生“一切都来不及了”的想法,能不焦虑吗?

■ 选择焦虑。当你要做的事情很多时,你却把时间浪费在了选择要做那一件事情上,结果你发现时间不多了。面对这种多元和不确定的情况下,焦虑自然而然找上你了。

■ 环境焦虑。因为工作或者生活中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我们不得不面对,只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因为晚上加班,你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健身、学习。此时,这种无效和无力也能让你产生焦虑。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们想要急于求成,我们想要立竿见影,才是造成焦虑的根源所在。

如何缓解焦虑,找回内心的秩序?

■ 克制欲望。《微习惯》一书中提到,微习惯数量不要超过四个,数量多,精力容易分散。正所谓,贪多而嚼不烂。所以,克制住想要同时做很多事情的欲望,学会断舍离,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 面对现实。未来都是遥不可及的,立足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明确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接受自己当下的水平,与自己和解,才能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去成长、去进步。

■ 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要做的事情很多,选择当下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去做,毕竟这才是当务之急,也是快速完成目标的前提,同时能让你免受情绪的波动。

■ 接受环境。平静地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放平心态,不要让自己陷入情绪之中,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毕竟,做了总比不做好。

■ 直面核心。摒弃杂念,直面核心所在,理性地看待一切,逼迫自己去做并且一点点地突破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和焦虑对抗。就像青春期的孩子,你越让他不要做什么,他偏要做。焦虑也是如此,和它对抗,不能不仅消灭它,反而会助长它嚣张的气陷。

所以,面对焦虑,我们要做的是接受和释怀,与自己握手言和。

耐心,人一生最长的修行

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可是,现实告诉我们,耐心真的很有限。

你有多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地陪孩子玩?你有多久没有静静地看花开花落?……

试问:为什么我们的耐心总是有限?答案还是:与我们的天性有关。本能脑和情绪脑只在乎是否舒适,根本不会在乎你是玩手机还是干其它的事情。

那么要怎么才能提升耐心呢?我们需要知道三个规律,可以让我们的耐心倍增。

第一个:舒适区理论。

这个理论想必大家都听过。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会很容易,但可能让大家觉得无聊甚至常常走神,此时处于舒适区;做自己不太会但又知道点的事情,会让大家觉得有挑战性,做成了会有满满的成就感,此时处于拉伸区;做自己完全不会的东西时,会让人产生畏难心理,此时处于困难区。

要知道,我们的天性是趋易避难、急于求成,只想在舒适区内躺平,这与舒适区规律完全相反。

但是,躺在舒适区里,你就可能得不到想要的人生。

所以,唯有跳出舒适区,才有可能有收获、有进步、有成长。我们可以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第二个:复利曲线。

复利曲线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其规律是:前期会非常缓慢,甚至让你很难看到是否有进展;后期到达某个临界点,则会开启飞速增长模式。

这与我们想要学成或做成一件事情非常相似。举个例子,我最近正在学英语,已经持续学习了77天。刚开始,我的听力很弱,短句子很难听懂,复述下来谈何容易。但是学习了快两个月时,我能很好地复述下来了,虽然有点磕磕盼盼。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做成某件事,在正确的方向上,坚信并践行这个规律,早晚也能有收获。

第三个:学习曲线。

任何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然后会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接着又会进步很快、变慢,进入平台期。

以我减肥为例。刚开始运动时,体重很快就能减两三斤、三四斤,可是想要再瘦一点,就很难。于是,我除了运动外,还尽量按照食谱吃减脂餐。大概过了二十多天后,体重共减了快10斤。此时,又到达了一个拐点,想要更瘦有点难。

想要真正瘦身减脂,通常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有所突破到你想要的那个状态。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往往坚持了1个月,看到没什么效果就放弃了。

可见,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长远目标的结果。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升耐心呢?

■ 面对避难趋易的天性,坦然放下没有耐心这个包袱,接纳自己,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开始。

■ 面对舒适这个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先任务后放松,变对抗为沟通。

■ 面对很容易放弃这个困难,主动改变视角,比如不喜欢看书就听书,不喜欢跑步就跳绳。同时赋予行动意义,知道做这件事的意义和好处。

所以,面对耐心,我们要做好终生努力的准备。无论你当下处于哪个阶段,都需要沉下心来,慢慢修炼耐心,才能拨开云雾见天日。

写在最后

正如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所写的:“成长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当我们清楚了大脑的构造,以及知晓造成一切问题的根源背后的规律,才能更加坦然地理解我们的行为,才能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最终成为我们想成为的样子。

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

所以,行动起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总是焦虑、没耐心、逃避?3600字干货给你讲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qk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