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间和一个许久未联系的大学旧友微信聊了几句,互诉了彼此的近况,他对我的改变表现出惊讶,我自己平日里回想起这段日子也不免热泪盈眶,忽然觉得有必要将这一年半前后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
记得上一次和他聊天还是在2016年的国庆节前后,那时我还在我母校全力地准备考研,他和我们另外一个朋友来学校看我,我信誓旦旦地跟他们说,我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我想当导演,但当时我毕业已经整整两年余。母校大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夏日里那绵延的蝉鸣,秋风起那满地的梧桐叶,凛冬至那黑沉沉的天,但已是物是人非,它俨然不再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白塔。围着校园走一圈,从一张张青翠的脸庞里我竟找不出一个熟悉的影子,我知道我回不去了,很多事情该以合适的方式结束,不必刻意挽留。此时的我本该不属于这里,我只是来此借读的过客。
01
故事从2016年8月20日开始,我告别了我爸爸和姑姑,背一个大书包,拎一袋简便的衣物,头也没回地消失在他们目送的视野,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我想早点离开这凄怆的离别场面,最重要的是我无法原谅25岁的自己执意要为难父母同意我返校考研,这对于一个初中毕业,在外打二十多年苦工的父母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他们还是同意了。
到武汉,我开始托朋友帮我租房子,借图书证和饭卡,一切都还顺利。我在学校南门口的小区里租到了一个月650元的10平米大小的房子,图书证和饭卡是办不到了。我当天就抱着书去自习室复习,幸而遇到一个好心的学妹战友,以后便日日跟着她一起去食堂吃饭。那时我还不知道我要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同时我要适应从一个职场失败者到学生的身份的转换,对于没有考过研的我简直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身边的小伙伴已经复习一轮了,我还在犹豫选学校买参考书,咨询过的几位前辈都劝我放弃或者不要做过多的期望。焦灼不安的两周总算过去了,我确定下来了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
接下来就是为期四个月疯狂的学习背诵,从早上7:00睁开眼到晚上12:30睡觉前,我就像一个陀螺不停地旋转,忙得我都忘了我自己。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怅然若失,我不知道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我要些什么,我就像一叶扁舟在汪洋的大海里飘荡,无止境地飘荡,仿佛永远也靠不了岸。当大多时候我还是热情洋溢,精神抖擞,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虽然那些希望在现在的我看来都是空想主义衍生出来的盲目乐观,但是对当时迷茫的我而言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心中虽有隐隐不安,但是至少能支撑我度过一段难捱的青春迷茫期。
我朋友就是这期间来找我玩的,我们也就去人文学院的楼顶聊了半个小时,我还是一如日光下的我所表现出来的阳光洒脱,跟他们谈论我的理想,我说我想成为像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一样的人,我有很多故事想要通过电影的方式和摄影的镜头表达出来,说得时候洋洋洒洒,意气风发,根本就不担心不久的某天会打自己的脸。当然我也很清楚,对于刚刚毕业两年的校友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你现在的工资多少和恋爱处得怎么样。我不知道那时候他们是怎么看我的,是不是觉得我是一个疯子,学校的耻辱,逃避职场的懦夫。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知道他们至少觉得我太理想主义了,两年的时间教会了他们世俗,教会他们认可财富是唯一幸福衡量标准,而这两年什么都没改变我,我还是那个痴狂的梦少年,我还能坐下来静下心来背那么厚厚的一本书。虽对我的选择持保留意见,但多多少少对我还是有些敬意。
2016年12月25日,考研结束,我回家等成绩。在等待结果和过年的空隙里,我报名学习了民谣吉他,每天学习两个课时,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学了两周,快过年了,我妈妈也回来了,我就中止了练习,还处在单音练习阶段,只会弹奏基础的歌。无论我怎么努力去充实这段等待命运被宣告的时间,我内心还是惴惴不安,其实我一考完自己就知道答案,只是我不敢承认。
02
等到320分的分数铁证如山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不服,我不敢相信命运的残酷,我顶那么大压力付出那么多,到最后无功而返。我该怎么办,我该去哪里,又该干什么?这是因为我还怀抱着一丝丝的侥幸心理。第二反应是如释重负,该来的还是来了,考得比想象中要好。四个月想以零基础零准备的起点三跨到中国传媒大学谈何容易,我心里也清楚,我是努力了,但是都是面上的努力,机械性地背书默写,几乎没有时间思考,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的东西是一盘散沙。更关键的是,我选择学校和专业也是灵机一动,并未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只是青春迷茫期的慌乱中抓了一根看起来强劲的稻草,想着哪怕是输,也要输得光荣,正应了那句话“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所以我输了,但我并不觉得光荣,因为我辜负了自己。所以一个人方向偏了,无论走多远,都没有用,他迟早还会回来。
2017年3月10日,当家里所有亲人知道我考研失利了,因为我毕业那年考了一个高中英语老师的教师资格证,我大妈托熟人关系给我介绍了一个在县城的一所职业学校当高中英语老师的工作。对老师职业,我有过向往,重要的是这对于当时茫然无措的我来说是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老师多少还体面,它恰当地缓解了我当时的窘境,再在爸妈的再三怂恿下,我也就答应了。
这书一教就教了半年,无功也无过,做事全凭自己的道德责任感。那里的学生大都十五六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阳光叛逆,莽莽撞撞,他们共同爱好就是不爱读书,爱放假。上课嚷着下课吃饭,晚自习嚷着看电影,早自习读着读着都只剩下我自己的声音。给他们讲人生需奋斗,他们觉得老调重弹,听不进去;跟他们谈心,他们说爸妈都放弃我了,老师你也别管我了。对他们严格管理,他们总是想法设法消解你的严肃。站在三尺讲台上,当你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想到每天中午停车场里一位位送饭的家长看着孩子吃饭的殷切眼神,而你又知道无论你讲什么,讲多大声,多么声情并茂都改变不了他们对读书的态度,我更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这种无力感会摧残你的自信和信仰。最后我选择了离开,我知道学生们觉得老师们所言的道理苍白无趣,我想以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他们老师并没有真正离开他们。我之所以重返深圳,再次出发,追寻我的梦想的故事就是想告诉孩子们梦想并不可笑,谁都可以去实现,不要为努力而感到羞愧。我想这是唯一我能为孩子做的事情。我这次出来不仅仅是为我一个人,也肩负了两个班100多个学生的信仰。
03
2017年8月6日,我回到阔别一年的深圳。我以为这是轻车熟路,当下火车的那一刻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我能不能找到工作,我能找什么样的工作。一年对于深圳这样日新月异的城市而言是巨变,我之前从事的是新媒体运营工作,我面试几家类似岗位之后发现企业需求提高了很多,他们不再简简单单需要你会写文章,他问你你写过的文章最高阅读量是多少,你懂推广吗?你懂粉丝运营吗?活动策划的经验有吗?会自己搞设计或者插画吗?最近的热点是什么?问得我觉得自己是山顶洞人,我铁定要失业了。前前后后找了一个多月,不断总结经验,修改简历,后来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找到一份内容运营的工作。我选择它是因为在这里只需要关心你自己写得怎么样,不用关心推广,设计,策划之类,这和我的事业理想保持了一致。我入职快三个月了,也顺利通过了转正,工作步入正轨。
而我美好的未来才刚刚开始。因为在我经历了那么多,在我来深的这段繁忙找工作、工作的时间里我冷不丁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我的人生方向,原来我一直寻寻觅觅的那道光就是写作。当我找到它的时候,我内心忽然静下来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看清楚了很多东西,我也不再急急燥燥,而是心平气和等着花开。现在的我一点都不着急,我不担心自己实现不了目标,我担心的是我今天有没有坚持去写作,我留给自己十年时间来沉淀积累。平日里,上班的时候专心写公司的稿子,下班专注写自己内心的东西。只要坚持,我想我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即使没有实现,那至少这一路上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也是快乐的,何乐而不为?
曹方在跑步虽然我的人生路才蒙蒙亮,离成功之路尚远,文笔也贫乏,但只要有梦,心不死,终究还是能达到。
(由于本文篇幅过长,我想分享一路走来参透的那些道理将留在下篇赘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