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小车虽然油耗不高,但毕竟是油车,每年的油费算起来也是挺贵的,再加上近段时间暑假用车多,不断的接送孩子,感觉三天两头就要加油。另外,这车已经开了十几年了,大毛病没有,小毛病倒是每一两年就会出现过一次,修一次也得一二百块,加上一年一检,费用也不少。
最主要的还是电车的冲击。现在路上跑的车辆中有1/3是电车,最近出的几款电车,电池终身质保,车的外形比较好看,空间设计也比较合理,车内驾驶体验挺好的。
那就换呗!
有了这种想法,先生天天在网上看车,浏览各种车消息,听车博主介绍,经销商讲解……他对各种电车也算是比较了解。对比之下,看中了一款电车,经济实用,价格适中,比较适合我们用。
于是,就到处咨询这种车,遇到正规的经销商就留下联系方式,也在本县看了几家卖的,对比价格,服务。
这几天不时有电话打给我们,推销车。比较之下,还是本地的能优惠多点,而且购买比较方便。这两天,到两个店里去谈优惠的价格。买卖不同心,都想自己利益最大化,当然价格是最难谈的。
接待我们的第二家销售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每次见到她,她都特别热情。店里正在装修比较热,她拿水,拿小扇子给我们用,介绍各种购车方案,拉家常,当我们需要和老板联系时,她帮忙联系老板……
她擅长打感情牌,说自己有多么不容易,只是个打工的。其实,我也很理解她。但我更喜欢直接说自己的需求,想法,属于比较理性的人,每次她岔开话题,我都能“拉回来”,以至于我们的谈话还算效率高。
因买车次数少不懂,刚开始我们跟经销商谈的都是一项一项的细节,谈了一天也不理想,后来意识到,购车项目太多:保险,上牌费用,保养费什么的,如果一项项算,最后还是一笔糊涂账。
今天,我们意识到,谈落地价,就是所有费用加起来的最后一口价,这样比较好理解。
购车的套路太多,有的经销商给出的一口优惠价高,但保险人家给咱买,价格高,免费保养次数也少;有的经销商给出的优惠价少,但保险费用少,算起来落地价都差不多,我们消费者永远处于弱势群体,一旦不留心,还会掉到人家给你挖好的“贷款”“免费送”什么的坑里,到时候欲哭无泪。
跑了两天,新车还没说妥当。这两天我们这儿气温近40度,特别热,顶着大太阳跑来跑去,即使到了销售店里,也想蒸笼一样,但一坐差不多半天,也受罪不少。不过,终是了解这里面的一些行情,还是有收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