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0

作者: 东斜_9187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5:57 被阅读0次

    周六的下午茶


    Amir Ali老师.jpg 丫丫的露台午课.jpg

    桑给巴尔群岛,香料群岛,香味的大熔炉和文化的搅拌机。
    周六的下午,坐在石头城李丫丫老师学校的屋顶露台,吹着印度洋不远万里的风,听桑给巴尔民间作家讲桑给巴尔的过去和斯瓦希里语的历史,品尝丫丫老师手制的香料咖啡(spice coffee),享受一个完美的午后时光。
    在中国人看来,非洲人的“懒散”是不可救药的。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情是迫不及待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比喝一杯香料茶或者咖啡来得更重要,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朴实无华,随遇而安。就像他们做生意的方式,在沙滩上坐等,看到外国面孔,随意的攀谈,拉着你跟他上海岛、去浮潜,生意成不成都OK,一段交谈总不会不愉快。在这里,时间贬值了,生命放慢了,生活却被放大了。
    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去旅行,但要真的深入体会一种文化,我认为唯有交谈,没有交谈的旅行只是在别人的地方继续自己的孤独而已。Amir Ali老师是一个很健谈的老人,斯语是母语,英语也很好,他的课生动有趣,就像柠檬草的香气,淡淡的却沁人心脾。
    桑给巴尔是人种和文化的搅拌机,最早的土著可能是Bantu人,他们沿着东海岸南下,寻找理想的定居点,他们飘洋过海,来到桑岛,发现这块地方比内陆丰饶的多,岛内土地适合耕种,海湾风浪平静,渔产丰富,于是安定下来,放弃了漂泊的生活,成为岛上第一批的定居者。这件事大约发生在在第一个千禧年时,定居的过程持续了数个世纪,直到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来了,后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也先后到来。葡萄牙人的历史痕迹所剩不多(不过据说在奔巴还保留着斗牛活动,真想去看看),不过跟随着葡萄牙人的殖民,阿拉伯人,波斯人先后到来,然后是英国人和跟着大英帝国的印度人,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殖民者们纷涌而至。苏丹化时期,英王摄政时代,墙头变换大王旗,不变的是石头城的曲折分岔的破旧街道以及穿梭其间的人们。在这座悠闲的岛上,历史并没有以他一贯激烈的方式完成轮替,一切都显得那么温和,即使是上世纪60年代的独立运动也是如此。也许最大的变化就是门了,方的是阿拉伯风,拱的是印度风,然后最后一位苏丹公主的故事已经成为民间艺人故事的素材,英国人的风流轶事也是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谈资。
    老人在诉说这些故事时总是不带感情,仿佛是一个旁观者,冷眼看世界。然而说到当地的服饰、美食、音乐、舞蹈,老人非常开心,手舞足蹈,看得出来,尽管年事已高,尽管长年独居,老人依然热心过生活。当地学中文的同学也很大方,现场跳起传统的舞蹈,把午课推向第一个高潮,这是一种混合着阿拉伯风格和印度节奏的当地舞蹈,不过据说只有穆斯林可以跳。老人谈起过去的生活,人们在傍晚总是坐在窄巷里,这里每一户门口都有一个类似石榻的东西,就是供人们坐着闲谈的。闲谈是过去最好的娱乐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电视、手机,同样也在改变着这里,谁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桑给巴尔会更发达更现代化了,但我想,石头城的斑驳小巷还是依旧会诉说过去的故事、演绎现在的生活吧。
    混合(mixture)是桑给巴尔的最佳关键词,文化如此,茶和咖啡也是这样。我们和香料咖啡就这么不期而遇了。这里的咖啡豆本身味道很淡,谈不上什么好品质。但这里的香料都是浓郁型的,丁香(clove),生姜(ginger),肉桂(cinnamon),姜黄(turmeric),小茴香(dill,cumin),豆蔻(cardamon)和八角(star anise)。一杯咖啡配上这么多浓郁型的香料,完全盖过了咖啡自身的香气,味道和香气,嘴巴和鼻孔,完全被香料的气息包围。前味、后味,以及回味都不一样。然后配上甜腻的椰子焦糖,一口椰子糖,一口香料咖啡,然后让椰子糖在嘴里被咖啡所融化,焦糖和椰油的香气伴着咖啡中多种香料的香辛在舌面化开,而后扩散至整个口腔,让人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于是,整个下午也兴奋起来。午课就在桑给巴尔音乐和香料咖啡的奇怪混合中达到最后的高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7-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tv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