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

作者: 玄清1345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23:29 被阅读0次

在平时修炼中,比如静坐和吐纳中都会有大量的津液涌出,但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多。只知道是好东西!

今天看了半天关于津液的知识,本来想好好写写。却不知如何下笔,主要还是没有更充分的学习透。

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

人身体上的元气是延年的药,津液如同续命的灵芝。

本来想学习思考的是津液与肾精的关系。

唾液与肾的关系

    肾生唾《内经知要·卷上》曰:“肾为水脏…命门在两肾之间,上通心肺,开窍于舌下以生津。故古人制活字,从水从舌者,言舌水可以活人也;舌字从千从口,言千口水活成也。津与肾水,原是一家,咽归下极,重来相会,既济之道也。”唾由肾精化生,经肾气的推动作用,沿足少阴肾经,从肾向上经过肝,膈,肺,气管,直达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故《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脏化五液,肾为唾”之说。

肾行唾肾为水脏,主津液,即肾对津液的输布排泄代谢维持起着主宰的作用。肾之精气充盛,赖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能蒸化津液,唾液才能源源不断地上泽口腔,致口中和合,食饮甘味。另一方面,肾又有摄纳固藏之功,控制唾液渗泄之量,防止津液无故丢失。

    咽唾对肾的作用唾为肾液,咽唾就“能够灌溉脏腑,润泽皮肤,吞咽而不吐,则肾水充旺,颜色不槁,足以降火养心”。程钟龄《医学心悟》曰:咽口津是“所谓以真水补真阴,同气相求,必然之理也”。所以吞咽口津,既能够滋补肾之真阴,又能降伏心之真火,使乾坤交泰,水火既济。反之,若口中唾液不足,则说明心肾不交,肾水不能上达,津液乏少。

    由于唾液源于肾精,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通过叩齿咽津,则能补养肾精。相反如将唾液吐出,则会损伤正气。《云笈七签》云:“多咳唾失肌汁”“多唾令人心烦”。《琐碎录》中写道:“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医家李时珍,独列“口津唾”一节,明确地作了阐述,告诫人若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

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颚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并啯啯有声,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

相关文章

  •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

  • 津液

    一、 津液的概念: 津: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的。 ...

  • 津液

    1.津液的概念 津液是指的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区别: 2...

  • 津液

    在平时修炼中,比如静坐和吐纳中都会有大量的津液涌出,但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多。只知道是好东西! 今天看了半天关于津液...

  • 气血津液辩证杂谈—津液

    【1】痰原于肾,动于脾,客于肺。《医学入门》 肾为水脏,气化蒸腾津液,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重要的调节作用。脾胃如得...

  • MOOC大学 中医与诊断 W3 第三章 中医理论-气血津液

    3.1 气 3.2 血 3.3 津液 3.4 气血津液的关系

  • 津液辨证-津液亏虚证

  • 湿是湿,津液是津液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问我说,都已经不怎么喝水了,怎么还这么湿呢?之前告诉她多观察舌苔,她知道有齿痕就是湿的表现,她以为...

  • 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其濡润滋养作用,因之产生一系列干燥失...

  • 气血津液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第四章~气血津液。 这一章的内容主要谈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介绍和认识什么是气,什么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津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vl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