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店!!!
气血津液辩证杂谈—津液

气血津液辩证杂谈—津液

作者: 卖故事的小胖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9:53 被阅读0次

【1】痰原于肾,动于脾,客于肺。《医学入门》

肾为水脏,气化蒸腾津液,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重要的调节作用。脾胃如得不到肾气滋助则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得运化而生湿成痰。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肺失宣肃,则痰聚于肺。

【2】水气上逆,得阳煎熬则稠而成痰,得阴凝聚则稀而成饮。《医学三字经》

【3】痰者,病名也,原非人身之所有,非水泛为痰,即水沸为痰,但当分有火无火之异耳。《医贯》

水沸为痰的原因是,阴虚火动,故倡用六味丸以壮水之主,而不同于一般的清热化痰。水泛为痰的原因是,命门无火,宜用八味丸益火之源,提出了水泛于水沸为痰的区别,这个在于痰是白沫(水泛)还是重浊(水沸)。

【4】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景岳全书》

本句对传统的自汗属阳虚卫气不固,盗汗属阴虚血热的看法提出了异议,认为除自汗除阳虚外,还可以见于劳倦内伤阴虚有热之人。而卫阳不足,寐时卫气入于阴分,则表卫疏松而致盗汗者亦多。自汗与盗汗多属虚证,治疗的关键是对全身整体症状表现还判定是阴虚有火,还是阳虚无火,而不能把自汗和盗汗作为鉴定阳虚和阴虚的辨证依据,而误投益气固表或滋阴降火。

【5】痰因火动,宜以治火为先,痰因气滞,宜以行气为要,痰生于脾胃,宜以实脾行湿。《医林绳墨》

【6】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医宗必读》

【7】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

临床上,如痰饮在肠胃,当以苓桂术甘汤之类温药和之。在外者,如溢饮在肌表,可用大,小青龙汤之类温药和之。在上者,如支饮在胸膈停聚,悬饮在肋下伏留,用小青龙汤,十枣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之类温药以和之。在下者,可用五苓散利小便,肾气丸温肾气,皆属温药和之的方法。痰饮化热,则采用寒热兼杂治之。

【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金匮要略》

部分资料来源《中医名著名篇临床导读》

相关文章

  • 气血津液辩证杂谈—津液

    【1】痰原于肾,动于脾,客于肺。《医学入门》 肾为水脏,气化蒸腾津液,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重要的调节作用。脾胃如得...

  • 气血津液辩证—气血

    【1】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素问》 并通病。气血阴阳必须保持平衡,若一方偏盛就会导致另一个的偏虚。若气...

  • 中医诊断学

    望诊、闻诊、舌诊、脉诊、八纲辨证,六淫、气血津液辩证

  • 气血津液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第四章~气血津液。 这一章的内容主要谈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介绍和认识什么是气,什么是...

  • 气血津液

    气 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于三个方面:一为先天精气,来自于父母。脏腑...

  • 气血津液

    在生活当中,如果我们有看到有人垂头丧气,或者面色苍白,我们就会关心他怎么了,是不是气血不足,也会建议它去多多补点气...

  • MOOC大学 中医与诊断 W3 第三章 中医理论-气血津液

    3.1 气 3.2 血 3.3 津液 3.4 气血津液的关系

  • 气血精津液

  • 气血精津液

    气血精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

  • 四 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气血津液辩证杂谈—津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xt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