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第四章~气血津液。
这一章的内容主要谈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介绍和认识什么是气,什么是血,什么是津液。第二部分就是谈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今天主要讲气和血。
首先我们要知道气血和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这个是实实在在地能看到的一些物质。可能关于气有很多朋友不太理解,我们讲血能看的到,讲津液我们也能看的到,那讲气是物质,可能有些朋友说我看不到啊!那只是说从目前的科技手段我们没有办法检测的到,但是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这个就好比空气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我们用肉眼也是看不到它。我们人体也是一样,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种气,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个气就好比我们现在所说的凡事把一种事情一直一分为二的分出去分到最后就发现最小的颗粒是分子原子这一类。这一类我们没有办法用现代的肉眼观察到,但是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基本物质。
除了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中医还有一个物质叫做精,我们讲“精化气,气化神”,精和气是物质,到了神的层面就是一种意识的形态了。所以精也是一种物质,精在中医学上有狭义之分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精讲的是肾精,肾中的精气,生殖之精;广义的精就是指身体里的一切精微物质,我们身体里的精气不但包含肾精,生殖之精之外,还包含有水谷的精微精气,所以精我们也要了解,它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但是我们这一篇主要讲气血津液,精在这一篇没有谈,但我们也要知道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到底什么是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我们通常讲“人活一口气”,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这个过程当中都离不开气,所以气是贯穿我们人的一生的,所以我们人是离不开气的。到底什么是气?这就好比问什么是空气,空气是什么,它是供给我们人用来呼吸,给我们能量的这种最基本的物质,就是这样的定义。《素问.宝命全形论》讲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讲的是人是受天地之气而形成的,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天为阳,地为阴,“天之阴阳合气,命之曰人”,这是我们《黄帝内经》对于气的阐述。
身体里面的气是怎样生成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主要有几个来源:第一个是先天精气,来自父母遗传的先天的精气,也就是说小孩生下来,从父母那里遗传的先天之肾精。第二部分是通过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成为水谷精微之气。第三部分就是人的呼吸,通过大自然的呼吸,吸进人体内的清气,就形成了人体内的气。所以气来源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先天精气,第二个是水谷之气,第三个是自然界的清气。
所以气的生成就和人体的三个脏比较相关。第一个人的精气和肾脏密切相关;水谷之气由脾胃化生而来,所以水谷之气和脾胃功能相关;自然界的清气是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所以与肺脏功能密切相关;所以人的功能就离不开这三脏的功能。一个肺脏,一个脾胃,一个肾脏,这三脏如果有任何一个脏器异常就影响气的生成。
脏腑之气每一脏每一腑都有它气的存在,比如说肺气不足,比如说心气,比如说我们通常讲的脾胃之气,脾气或者胃气不足,或者通常讲的肾气不固等等这些,把身体里面脏和气结合起来,讲它过多、不足形成一些病机。五脏和六腑都有它气的存在,实际我们讲的气的范围是很广的,气是主管身体功能的,比如说脾气虚,讲的是脾气不足就影响功能。比如我们讲肾气虚,就会影响肾的功能。我们讲的气和是和功能密切相关的。
气的生理功能:由于气在体内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在皮肤的卫气,又在脏腑的气,也有在血液中的气等等。
气有主要的五种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指的是血管当中的气,因为血液在血脉中行走要考气的推动作用才能向前走,这个作用就是气的推动作用。津液的输布也要靠气的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脏腑、体表肌肉需要有温度的能量,温度是靠气的温煦作用,确保肌肉皮毛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讲一个人手脚冰凉,我们会说这个人气血不足,首先是气推动血的动能不足了,源头不足(气的温煦作用太弱了),还有一种是寒湿阻滞,气推动不了,气过不来也会导致手脚冰凉。
3、防御作用:讲的是卫气的防御作用,是肺主卫外的功能。肺主皮毛,卫气是散布于体表的,就像是城门的将军,防止风寒暑湿燥火侵袭人体。所以肺主卫外功能的气主防治外邪的作用。
4、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是对血液和津液这些液态的物质固摄这身体里面,防止无故的流失。通常讲的气能摄血,气能固摄身体里的津液,比如讲女性的月经出现淋漓不尽,月经时间很长的,讲的是脾虚,不能固摄血液,导致月经淋漓不尽,这时要补益脾气,像这种气不摄血的会导致各种出血证。气不能固摄津液就会导致自汗或者多尿,遗尿,遗精。
5、气化作用:身体能量的来源是通过进食食物,食物进入体内进行分解变成水谷精微,水谷精气再通过气的气化作用,经过代谢变成身体里可以应用的能量,这个过程就叫做气化作用。这也是气主功能的一面。比如说我们通常讲的胃气虚,表现出来消化功能不足,这是由于胃的功能变弱了,就不能很好的把胃中的事物转化变成身体里可以吸收的食物的肉糜,就是讲的胃功能性不足。比如说我们讲的肾气虚,讲的就是气的功能面的不足。
气的运动:身体里的气是运动的,在身体里面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升和降,出和入,气的生降出入协调,身体里的气机就调畅。人的气机讲的是气的运动,只有气的生降出入协调平衡,气机调畅的情况下,人才会健康。如果气的升降出入不协调,不平衡就会出现下面的五种情况:分别是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结(郁)这些气机不畅的问题。
谈到气我们要用运动的想法去看,气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如果身体里面气不动,身体就出问题了。
1、气滞:从字面理解就是阻滞不通,我们常讲“肝郁气滞”,肝是舒畅的,升发的,主气的疏泄。如果肝气郁结,气就容易阻滞,要和气结、气郁区分出来。气滞讲的是在某个局部阻滞不通的情况;气郁是身体内外的气,里面的气出不来,郁闭在身体里面。比如气阻滞在肝经上,我们说是气滞,不能讲是气郁,讲气郁不太准确。
2、气逆:气上升的太过或者下降不及,气总是往上走。常见的是肝气上升太过导致的偏头痛,还有心气上升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常常表现出来的胆火上逆,肝火上逆,心火上逆,这种火是因为气太多了,而形成。
3、气陷:就是气陷下去了,身体里面气主升的功能不足,通常讲的是脾气。脾主升清,脾气不足不能把下焦的气带到上面来,就是通常说的土虚,土虚就像地下陷一样,地下馅就是土虚不能形成中间的圆,这个时候要补土,同时升一升脾气。
4、气脱:一般是由于血液大量流失,或者津液水液大量流失,因为气是藏在血液和津液中,血液和津液大量流失的情况下,气不能内守就随之而脱。
5、气结(郁):通常讲的气郁体质是肝的气郁结于体内,不能外达。肝气是升发的,如果肝不能把身体里的气升发出来,郁闭在内就会形成气郁。
气的分类:按五脏六腑来分每个脏腑都有气的存在,我们中医基础理论把气分为两组,总共四种气。第一组是元气和宗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元气又叫真气,也叫原气,是身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是肾所藏的精气作为主要成分,也有一部分是后天脾胃之气。元气由先天肾精和脾胃之气组成,主要给五脏六腑提供能量。通常讲一个人的肾好与不好,身体状态好与不好,讲的就是这个地方。气主功能,肾精足,身体元气就足,提供给五脏六腑的能量就足,五脏六腑就相对比较健康。
跟元气相对的概念就是宗气,宗气又叫做胸中之气,在胸口位置,有人讲胸口位置有一口气出不来,就是讲宗气的问题。宗气是由肺吸进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中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组成。宗气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主呼吸,呼吸的功能正常,宗气就比较强盛;如果呼吸功能减弱,宗气就会受到影响。
宗气的第二个功能:贯穿心脉,行人的气血,主推动血液向前走的能量。因为心主血脉,心位于胸中,宗气包括了心气,所以凡是与气血相关的功能的都与宗气的盛衰就有关系。比如肢体的寒热,比如脉搏的强弱,呼吸的节律等等都与宗气的强盛相关。把气分为宗气和元气可以理解为元气是行走在五脏里面的,我们通常感受不到的;宗气是可以感受到的呼吸的,贯穿心脉的,行气血的,能感觉到身体寒热的气。元气是感受不到的,是在身体里面的。
根据气在脉中和气在脉外分成营气和卫气这样一组概念。营气是行于脉中,推动血液津液向前走的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来,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化生而来。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营养全身,另一方面可以化生血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讲的就是营气,营气推动血液向前走,同时也可以化生血液。
第二个卫气,和营气有相对概念,是行于脉外的。卫气的特性剽悍滑利,有三个方面的功能:1、护卫肌表:气的防御作用,是用来护卫肌表的。2、温养脏腑、肌肉和皮毛,行于脉外,游走不定。3、在皮肤的卫气,可以调节腠理开合,控制津液(汗液)的排泄。
关于气的分类一般是这样的分法,按照四种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的分法之外,还可以分为脏腑之气,比如说每一脏每一腑都有气,经络中也有气。脏腑之气是由元气化生而来,是肾气和一部分脾胃水谷精微组成,来给其它的五脏六腑提供能量。身体的经络之气是通道中的气。
中医是怎样认识血液的?血液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津液可以理解为水液,另外一部分就是营气,主营养身体各个方面的。
血液中的营气和津液都是来源于食物,由脾和胃的消化和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而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通常讲一个血虚或者气虚,要补气或者补血,根本问题是脾胃功能不足,生成气和血的来源不足。这时不要只想补血或者补气,从根本来治应该健脾胃,只有脾胃功能足了,通过进食食物源源不断的化生气血出来。
血液可以由气化生而来,也可以由精化生而来。人体中肾藏精,肝藏血,如果肾中精气充盈,这时肝血也旺盛,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精血同源。血不仅和脾胃有关,也和肾精有关。简单的举个例子,年轻人肾精充足时,气血也是充盈的状态。人到老年肾中精气不足,血液也处于亏虚的状态。
血的功能:1、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当身体血虚就表现出来记忆力下降,头晕,感觉身体里面能量不够,白天没有精神。是血液营养其它组织的功能出现了障碍,因为血液少了。我们讲气是主功能的,血是载体,血虚运的气相对来说也就少了,所以身体会出现功能不足的表现。表现出来营养不良的,血不能营养人的肌肤,皮肤,血虚的人会面色苍白。
2、血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我们通常讲的肝藏魂,心藏神。肝是藏血的,心主血脉,魂和神要依赖于血液的滋养。当血液充盈的时候,人的精神活动、精神状态就比较好。当血虚或者有一些邪气在血液中,比如说血热,身体里面血液功能失常的时候会引发很多精神状态的问题。比如说精神衰退,健忘,多梦这些可以在血虚的人身上看到。血中如果有热,出现血热,出现失眠,烦躁,或者谵语,胡言乱语,精神恍惚这一类相关问题。
血液的运行:血液在脉管中是川流不息的,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血液的运行会出现几种状态,一种是太过,热迫血旺行就会导致一些出血证。另一种是血液中有寒,寒则凝,血液的流动就会变换,就会出现血瘀。身体里血液正常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来决定的。就是说身体里气虚(不足)了,推动血液无力,这时候就会出现血液运行不畅的状态。或者身体里气不足了,固摄作用衰退了,这时血液就会流于脉外,会出现女性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所以血液正常的运行是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的互相作用影响的。
这节课需要记住一句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