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难得与神兽一起共读红楼,我问他读第几回了,他说“十八回”。那第四次读的我且从十八回读起,一看,原来要接待元妃省亲,妙玉出场了。我就问儿子:“你知道红楼三玉是哪几个?”他自然是不知道的。“是宝玉、黛玉和妙玉哦。”我就顺便跟她提了妙玉的出身、性格,与宝玉的交往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8239/f655a870d2af4ca1.jpg)
从十八回看到二十回,看到元妃省亲的排面,看到她的清醒和无奈,也看到宝玉的才气初露,并没他父亲想象中那般“腹内草莽”。看到宝玉去宁国府贾珍那里玩无聊了跑去袭人家玩,袭人的借机敲打的小心机也暴露无遗。黛玉的拈酸吃醋,晴雯的牙尖嘴利……都跃然纸上。
母子各看各的书,我也会跟他讲宝玉房中两个绝色丫鬟袭人晴雯的品貌,她们分别像谁,她们的命运走向如何。神兽难得不反感老母亲如此絮絮叨叨,这也是 共读的好处之一。
读着读着,不免就忆起自己几度读红楼的往昔。初读应该是高中时代的某个暑假,做好晚饭之余,就会翻几页红楼。书绝对不是自己买的,也不知从何处借得。反正看得很是入迷,欲罢不能 。二度读是大学,三度读是工作后。每次读,总会有不同感受。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总能读出红楼的各种人生况味来。这也是千百年来红学至今不衰的魅力所在 。鲁迅先生说得好:“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读者眼光各异,见解自然不同。
百家讲坛讲红楼的人应该是最多的吧?大陆的有刘心武、周汝昌,牟桂玲等,还有台湾的蒋勋等人。不过我也没好好去听,线下讲座听过徐海蛟老师在城南书院讲红楼,还有一次是台湾红学家欧丽娟在鄞州书城周末悦读沙龙讲红楼,不得不承认都是不俗的视听盛宴。
这个假期,我想再读一遍红楼。想到就做到,且从今日始吧! 不,其实昨天下午的共读就是不错的开始。希望“苟日新,日日新,再日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8239/7a15fb66179c86f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28239/f59286e23044b49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