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答问:如何进行实修以灭苦?

答问:如何进行实修以灭苦?

作者: 嘉言嘉话 | 来源:发表于2020-12-01 22:14 被阅读0次

网友提问:如何进行实修以灭苦?

法嘉宗智回答

好问题!看到标题就让人手痒的好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好大的问题。从很多方面都可以深入展开,讲上他三天两夜。

大致归纳一下思路,有以下几种讲法,

1,从三十七菩提道品讲起,从四念处一直讲到八正道。一个套一个,循环往复。最后到正三昧。

2,从声闻乘的苦集灭道开始。毕竟题主的问题是灭苦,自然离不开四圣谛。

3,从五位阶讲,从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直到修道位和究竟位。

4,从十二因缘讲起,毕竟苦已经是六入缘触,触缘受这一段了,掰开“触受”这一段的链条,然后追溯上去,直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5,从圆觉经二十五净轮讲起。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各种搭配组合。

6,从三无漏学,闻思修开始讲起。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7,从世间禅定讲起,从二甘露门,白骨观不净观和安那般那开始,得色界初禅离生喜乐定,而后一路四禅八定上去,最后得九次第定之寂灭定,亦即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

8、从密宗的思路讲起,身口意三密相应,本尊相应,得本尊灌顶。

9、从三主要道讲起,生起出离心,而发菩提心,加以甚深正见。

10、从如来禅的次第讲起,一为明心见性,二依人法二空义,三依般若行,四悟缘生法。

诸如这样的思路还有千百条,信手拈来上述几个。都可以做详细的展开,也都对应一套完整的修法。

倒是看过上面的回答,有两个问题想展开啰嗦两句。至于具体的修法或者行持的步骤,将来另开话题和大家分享。

1、修行到底修什么?

2、修行到底在哪儿修?

一,修行到底修什么?也关于持戒和修行

戒律,梵文波罗提木叉。佛灭度之前阿难哭得昏天黑地,哭得他亲娘都不认识他了的时候,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和阿难说。别光顾着哭啊!哭半天有啥用,得有几个问题和佛陀问清楚嘛!其中一个问题是,佛陀您在的时候,我们都以您为师,您涅盘圆寂了之后,我们以谁为师?佛说: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二位尊者很慈悲智慧,替我们问了一个绝好的问题,佛在的时候佛说了算,佛不在的时候,谁说了算?大家得有一套标准嘛,管他ISO九零零几,反正得有一套公共标准,得有一套大家都遵守的“规矩”。佛大慈大悲说,那就以我所制定的戒律为“师”吧!

我们接下来看看戒律是咋来的。佛出家成道后普度众生,建立了僧团。僧团里的家伙们毕竟都是“人”,是人就免不了犯错,今天开个小差,明天捅个篓子,后天惹个是非,这都很正常。人嘛,算上圣贤,孰能无过呢?佛看到大家犯错,就开始制定僧团的“日常行为规范”,随犯随制。看见有人犯错了,就制定一次。或者平时佛陀老人家看见了啥都不说,攒积分,凑够了积分兑换一个大奖,开一次法会,集中制定一揽子的“行为规范”。声闻五戒啊,梵网菩萨戒啊,八关斋戒啊,都是这么攒够积分兑换来的。

佛现在开始制戒了,咋个来规范的呢?佛陀的智慧无比,分成了两部分,一个是“戒”,一个是“律”我们平时一张嘴戒律戒律,一个词儿,实际上有两块内容。所谓“戒”,学术圈内叫“遮止”,翻译过来就是“STOP!”,喊停!什么什么东西,不能做!不要碰!离远点!You Can You也不能Up!从最简单的五戒来说,不能杀生,不能偷盗,不能邪淫,不能妄语,不能饮酒。另一部分,叫“律”,学术圈子们管他叫“开缘”,翻译过来就是“Go Ahead!”,可以做!可以干!举个实例讲,有人要去偷盗,那我现在偷了他的作案工具他就不能偷别人了,那我偷他行不行?佛说了,行!而且该偷!因为这个时候根据“因缘”来“打开”戒条字面上的桎梏。所以叫开缘。综上,戒律不是我们通俗理解的不能做什么,而是什么时候该怎么做。(具体戒律的内容较比庞杂,以后再单独针对戒条展开,今天仅作几个小例。不详述)

戒有四相,开遮持犯,前面讲的是啥时候该如何做,持犯是讲持戒和犯戒所得到的果报。很多受戒后的师兄说,我不杀生啊,我没杀生啊。那我就一直在持戒啊。真的是这样么?从杀戒来举例,杀戒有五个具缘成犯的条件,说白了就是五桩事儿,凑齐了就叫犯戒(其中根据犯戒的对象,还分成下可悔,中可悔,不可悔)。1、是众生,2、做众生想,3、有杀心,4、兴方便,5、命断。这五个条件凑齐了,就算犯戒,缺一个都不算。翻译过来,1、是个活物,2、真的认为他是个活物,3、真想弄死他,4、有手段,5、他真挂了。凑齐了就犯,凑不齐不犯。每一条戒律,都有具缘成犯的说明,佛制戒的时候都有说明。可以查考戒经。那现在举个例子。我有个布娃娃,突然有一天各种不爽,我把他脑袋用剪刀咔嚓下来了。问题来了!1、我犯杀戒没?答:肯定没!2、那我杀戒持圆满了没?答:这事儿得好好聊聊!我真的当他是个活物了,我真想弄死他了,我也真手起刀落赐他一个痛快了。杀戒五具缘,犯了三个,缺两个。没凑齐。也就是说我虽然没犯杀戒,但是我杀戒也没持圆满。重点来了——不犯戒,不代表圆满持戒!重要的事儿说三遍!不犯戒不代表圆满持戒!不犯戒不代表圆满持戒!不犯戒不代表圆满持戒!

那么我们整日翻滚在持不满的戒律里,后面的修行怎么办?!怎么才能把戒律持满?!

万法三分体相用,一切有形有相,无形无相的事物,道理。都有三个部分,一个是本体,一个是外相,一个是用途。一尊金佛像,本体是一疙瘩金子,外相是打造成了佛的样子,用处是供我们礼拜;一盏灯,本体是一根炽热的钨丝,外相是灯泡或灯管的形状,用处是照亮……同样,佛法修持的体是禅定,用处是智慧,外相是戒行。通俗说,我们有了禅定,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念;心能转境,而目的是为了生起智慧德相,正遍知,无碍智,即同如来;表现出来的相是戒行圆满,觉行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通俗讲,我们的禅定,内化为智慧,外显为戒行。更通俗说,没了禅定,智慧生不起来,戒行持不圆满。佛为啥要我们以戒为师,因为戒是相,是可见的,是可度量的,可审视的,以戒为师,目的是啥?!为了发现自己禅定上的缺漏!真正修行的核,是定!有了定,就自然有戒和慧。佛说以定为师,定在哪儿?长啥样?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评测?怎么考量?所以用定的外相也就是戒来评定。我佛大智慧!

所以圆觉经里隐藏了一个大秘密,佛说修法“依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宴坐静室,安处徒众。”佛把奢摩他也就是定放在了戒之前,告诉我们,要修的核心,是在定,不是戒。戒只是外化的定力显现。

修行修什么?修定!重要的事儿再说三遍!修行是修定!修行是修定!修行是修定!

二,修行在哪儿修?

这个问题翻译得直白点,修行要不要出家?有师兄说,出离心具足了就出家。到底出离心是要出离什么?按照行愿品和地藏经里的讲法,四大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四大菩萨都是在家人。维摩诘大居士,还是在家人。傅大士、庞居士and他那一家子、包括当代的大德赵朴初老先生、南公怀瑾大居士。清一色一条龙的在家人。问题来了,他们没有出离心么?还是成道未必要出家呢?!

三主要道第一个是出离心,到底出离什么?佛陀老人家亲自表法,告诉我们:佛陀四岁的时候,看到河流飘来的尸体,慨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恐怖。四岁哦!!!我们看到死人会想,他死了,死挺惨。佛看到死人会想,我不修行解脱,我也那样!这是俺们和佛们的根本差别!佛陀老人家把所看到的烦恼、苦厄,统统跟自己联系起来了。然后受不了了,憋不住了。十九岁的某一晚,舍下老婆孩子去求道了。佛陀的福德我们比不上,人家是皇太子;佛陀的智慧我们比不上,人家找不到老师,啥都No.1。可是佛深深感悟到,这些都不够解脱,都不能解决根本的生死问题,在世间就有苦。所以有了诸漏皆苦的念处。所以佛要出离。到底出离什么?出离世间的烦恼,出离世间的痛苦,而这一切的根源,是出离“无明”。无明是因,轮回是果。只要轮回就不好受!所以佛陀所说的出离心,是从痛苦中,世间烦恼中,无明中的解脱和出离。而不仅仅是去庙里过集体生活!出家,是出尘世的家,不是出三口的家。

我们有了“出世”的心,那么根据对应的法门,断欲界见思惑,得色界禅定,依据九次第定达到寂灭定。得寂灭忍。证究竟圆满佛果。

出家,不是出路,也更出不了头。回到第一点所说,要知道修行修什么,自然在哪儿都会修,也都能修。

以禅定为核心的佛法修持,根据众生的因缘不同,有了八万四千法门。密宗的本尊相应,净土的香光庄严,禅宗的开悟见性。统统也都是围绕着禅定力为核心的修法。知道修什么,知道在哪儿修,余下的,寻访一位善知识,传授一套完整的可操作修法,如是渐增,不日定可十方圆明。

泡茶去!吃点心!点点心!哪个心?

网友追问1

问:所以修定最重要 是吗?

答: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唯有修定,没有其他。

内容来源:嘉言嘉话App

相关文章

  • 答问:如何进行实修以灭苦?

    网友提问:如何进行实修以灭苦? 法嘉宗智回答 好问题!看到标题就让人手痒的好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好大的问题。从很多方...

  • 寂静之声

    云何有苦? 因有执著。 如何灭苦? 断爱去执。 苦灭后又如何? 此心自在。 身体呢? 随缘消旧业,莫再染尘埃。

  • 今日阅读任务

    苦、集、灭、道的次第 佛陀宣说四圣谛,是依着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次第讲的。以乐与苦来说,先讲的是苦的部分; 以...

  • 当下见观当下变,灭苦?何来之苦?为何灭苦?如何了苦?

    作者/木子慧 当下见观当下变,灭苦?何来之苦?为何灭苦?如何了苦?是站在“心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

  • 收获10.15

    观心知苦,知苦知源,知源知灭,知灭知修,知修得定,由定而慧。 确立规则的讨论有必要进行。 今日收获于朱老...

  • 答问:什么是"苦"?

    网友提问:"苦"是怎么回事...?今天看到的文章其中一段:当我们经历愉悦的经验后,会有一种想要重复此愉悦经验的渴求...

  • 12. 鼎然开示:四圣谛的修持

    四圣谛,指的是苦聖谛、苦集聖谛、苦灭跡聖谛,苦灭道跡聖谛。什么是苦?不知不明即是苦;什么是苦集?於苦因缘生喜爱即是...

  • 新年五问:

    1,去年的实修情况(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如何?做了哪些实修?坚持的怎么样?效果如何? 2,今年打算如何实修?...

  • 苦谛三问

    四圣谛是佛陀最基础的教法,而苦谛为四圣谛之首。建立了苦谛,才好谈苦集、苦灭、苦灭道诸圣谛。 1)那么,苦何以称为圣...

  • 禅和java编程艺术

    If() else{} 《中阿含经》:“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 李波坚信,马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问:如何进行实修以灭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ye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