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流里3
20200103 星期六 阴
![](https://img.haomeiwen.com/i6983455/fea74c87d95b7846.jpg)
1
周末总是相对休闲的。一大早看奇葩说,看到了李诞的辩论:奇葩星球博物馆发生了火灾,如果只能救一个,是救猫,还是救名画?李诞是反方立场,要救猫。
在我的印象中,李诞就是个插混打科,说话幽默,还颇有耍赖意味的一个段子高手。没想到他的辩论幽默诙谐之外,拆招破解有招数,四两拨千金,于无形之中打了个对手无力招架,跑票数惊人。或许辩论除了言之有理,能站得脚之外,还应该言之有物,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受或故事来传情达意,更能够引起共鸣,以达到虏获他人,成功被说服的目的。
2
在看《活出生命的意义》,很是偶然地与李诞提到的阅读书目正好吻合。这又恰好与某辩题有契合。
为辩论需要,当然事实也如此,某方觉得是自己热爱的工作,这时候的工作与生活已然无法清晰地分界,996也无法剥夺他愉悦地工作。反之,则强调只有886啦。
事实上,有多少996的,即便不是因为热爱,也不是在咬牙坚持着吗?在此不讨论辩题,只说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说,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是: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深以为然。
3
下午,小妖带我去了鸿山遗址博物馆。鸿山就在毗邻的无锡市,从家里出发,顶多半个小时的车程就能抵达锡市的很多景区。
鸿山,可以说一直是如雷贯耳的,这个地方有着迥异于我们苏城的清明习俗。在我们这里,这一天亲朋好友之间是不能互相走动的,更不能留客人在家里吃饭。家里有亲人故去尚不满一年的,得有各种祭祀仪式。
而在鸿山呢?这一天,却有远近闻名的游鸿山活动,有非常隆重的宴请习俗。无论亲疏远近,甚至是陌生人,他们都会热情邀约,请人吃饭。据说来的客人越多越热闹,越有某种象征意义。当然,我只是耳闻,并没有实地考察与参与,毕竟之前的清明节我们是要上班的,但的确有不少朋友参与过。
没想到,这里不仅有鸿山,还有这样的鸿山遗址博物馆和吴文化博物馆。原来,03年时发现了鸿山遗址,发掘了战国春秋的古墓诺干个;04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考察后,开启了保护工作。整个鸿山文化园地达40多平方公里,而鸿山遗址博物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想想,锡市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面,向来是有方法,有目标的,譬如鸿山文化的挖掘、荡口古镇的开发、梅里泰伯庙的祭祀、蠡湖公园的赏玩……这时候,也信了在历史上锡市实力的确领先于苏城了。否则,怎么可能车牌号的排名他们位列省会城市之后呢?
博物馆的建筑非常独特,造型古朴,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竟有几分相似。停车场往场馆走,不规则碎石板铺设的道路,两边是有坡度的褐色水泥墙体隔离。整座场馆是或方,或三角的建筑,黑色的外墙给人沉闷的感觉。三角形的镂空设计的木质大门,让人联想起水泊梁山之类的山寨大门。
迈进第一道大门,才发现还有第二道现代化的大门,场馆里是极其现代化。整个场馆空调舒适,灯光投影温馨,既有文物的展览与陈列,还有相关历史的介绍,不同地区挖掘文物的比较,还有互动体验,以及场景展示。阖闾、夫差、伍子胥、勾践、范蠡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在吴文化博物馆都有呈现。
在场馆里,我拍摄了各种各样的鼎。教学“人声鼎沸”时,指导“鼎”的书写,追本溯源讲解“鼎”的意思,画“鼎”给他们看。他们都很惊讶,也有的忍不住笑了,为我拙劣的画技。我调侃道:好开心吧?你们终于有机会嘲笑我了哇?记得这一幕,就想着把“鼎”带进他们的生活。
这里现代化到极点,不但有声控的灯光,还有声控语音介绍。当我们到达某场景时,幽暗的灯光竟亮起来了,清亮悦耳的介绍也开始了。我猜它可能也不是声控的,而是靠灯光的捕捉与传导,世界真的太美妙了。
最后我们绕开放的墓坑走了一圈,这里没有空调冷得很赶紧逃了。返回时,不得不挑战了一段玻璃悬空,底下是墓坑的路,颇为胆战心惊。
不舍地走出场馆,在靠里的那道门外面,如摊开的一本书上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们,忍不住朗朗诵读起来。文字颇有功力,也很有正能量,诵读起来竟有《岳阳楼记》的气势,有趣的是最后的署名被铲除了,只留下了摩擦留下的痕迹。文字的主人一定倒下了,而他的文字还在,并将伴随着鸿山遗址博物馆继续存在着。到底什么是不朽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6983455/72025fdf608e174e.jpg)
4
我们又驱车十分钟,来到了中华赏石园。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场馆也像南京大屠杀博物馆,连场馆与水的融合都是那么相似。进入场馆也是这样的感觉,沿着曲折的有坡度的之字形长廊往里走,这才来到了一个个独立的场馆,共有两层,曲折迂回的设计,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里的石头千奇百怪,应有尽有,大的小的,雅的俗的,粗犷的细腻的,包罗万象。什么陨石、化石、水晶石,自然风物的,生活场景的,神话故事的,简直无奇不有。
赏石园里的实时游客只有38人,我们置身场馆中,很少遇到人。游览过程中,与遇到的一对母女有一段时间身处同一场馆,母亲耐心地在给女儿解释着各种石头,努力地引导着容易走神的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询问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用她的方式与母亲互动着。
看着她们很是感慨,我猜想这一定也是小妖会特别关注的一点。我想的是这一对母女,何尝不是我们这一对母子呢?只是角色互换了而已。年幼时期,母亲耐心地为孩子解释着引导着,而到我这把年纪了,乌鸦反哺了。在整个游览的过程中,小妖就是我的导游,就扮演着这位母亲一样的角色,给我普及各种各样的知识,引导缺乏想象力的我观察石头想象画面,也偷偷为我定格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镜头。这样的日子,多么幸福而又美好。
出得场馆,小妖去走了水中的梅花桩,而我也去试探了一下自己的平衡能力,走了那棵似乎被截成一截一截的树干。它,其实也是石头。
爱,在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雾霾可以锁苏城,阴雨一样笼罩大地,但它们封锁不了一颗愉悦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