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魔鬼经济学3》像孩子一样思考

《魔鬼经济学3》像孩子一样思考

作者: 看星空_976d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7:01 被阅读0次

    你知道吗?

    最近看视频,作为一个没有VIP会员的穷鬼,只能老老实实的欣赏着正片前长达120秒之久的每一条广告,其中“知乎”的广告震撼到我,

    是刘昊然一连串质疑: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

    为什么震撼到我了呢?

    因为从广告的角度来看,怎么可以通过一则广告来质疑我的能力呢?

    你应该像自然堂的广告一样,告诉读者:“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这样夸赞读者,让人听着才舒服嘛!

    虽然你是做知识装X服务的,你的目的是想让读者看到我知乎很牛,什么都知道,快来下载我啊!

    但是这种连续的质问,让人很不舒服!达到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读者会有种“老子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也轮不到你来质疑我”的感觉。反正我是非常不谦虚的有这种感觉的。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我必须承认,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你学心理学的,你一定知道我在想什么吧?

    你是应用心理方向的?那你一定知道客户心里在想什么吧?

    你学心理学的帮我看看,老板是怎么想的?

    心理咨询收费那么贵,一定有效吧……

    我非常无知的告诉大家,我不知道~

    并且你去北大北师大问心理学的大牛们,他们的回答也都是一样的,我很荣幸可以和他们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

    为什么大牛们也会不知道?

    魔鬼的思考第一步:承认自己不知道


    今天我同学问我:“我们这种今年毕业的但已经签了公司的还算应届毕业生吗?”

    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当然算啦,只要是明年6月之前,我们都算应届毕业生的!”

    真的是这样吗?我万一说错了怎么办?我哪来的勇气查都不查一下就敢这么说哦?

    然后我赶紧查了一下,正规的解释是这样的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对应届毕业生的界定:

    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也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我明明可以先查一下,为什么要装逼不懂装懂第一时间给个错误的答案呢?

    因为说“我不知道”的代价通常要比出错的代价还要高

    如果我说“我不知道”,那么我会想,人家都来问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知道显得我多没意思。

    如果我说错了,大差不差就那个意思,maybe大概可能也许是对的呢?

    如果我说对了,那诱惑就大一点了,我在我同学面前瞬间就显得有信任感:哇塞!小丢丢什么都知道耶!

    对比一下, 我还是选择了一本正经的不懂装懂。

    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出来一本正经的预测未来!诱惑太大了!我堂堂某领域的专家,那么多观众看着电视直播呢,我如果说不知道,太不合适了!如果预测错了,反正预测的人多了去了,大家会把我遗忘。

    但是如果我预测对了,Oh,my god!那可就名垂千古啦!

    可是我们为什么会高估自己呢?

    人类有时候就是那么自信!你问小孩子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天马行空的说着无关的东西,反正要表达的就是:我不知道!成年人却很难做到!

    可不是嘛,小的时候你不知道那是你天真烂漫,长大了还不知道可不就是傻!

    这与我们每个人随身携带的道德指南针有关

    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会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指南针,我理解的就是认知结构。你会用你已有的认知结合你自己的逻辑分析得到一个你觉得没有破绽的回答!

    但很显然,你的答案长的那么的像你!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当我们试图解决问题时,最好先抛开这个道德指南针!因为你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你以为你懂得了一切,便不再吸取新的知识。

    我们需要像魔鬼一样思考:也就是说,思考时需要抛却好恶、盲目的乐观或刻薄的怀疑。

    那作为一个职场小白,我要经常说“我不知道”岂不是会被骂死?

    对!我以前实习的时候就被大BOSS说过:“你什么都不知道,我花钱聘你来干嘛?”(天空飘来一首歌,歌名叫‘凉凉’)

    但作者告诉我们:你可以偶尔说“我不知道”但后面要加一句“但或许我可以找到答案”。

    你会惊讶的发现,人们会欢迎你的坦诚,尤其当你找到真正的答案时。

    而且,当你下次遇到困境时,直接想个答案,别人都会相信你,因为你是那么坦诚的人,不会骗人的!

    对!作者顺便用经济学教了我们一下办公室政治!

    你的问题是什么

    我在毕业之前听了格桑泽仁在成都妇联的讲座。我是格桑老师的粉丝,这是我在成都最后一次听他的讲座(我公众号的第一篇对此有所描述),临走时,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人如何才能“定”下来?

    现在想来,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太!大!了!

    连续6年获得大胃王称号的小林尊和他的对手在解决问题上的一个区别就是:

    他的对手会问:我怎样才能吃更多的热狗?

    小林尊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让热狗更易吞咽?

    小林尊因为问题很简单,可操作性强,所以他做了很多实验和尝试,最终连续6年称霸大胃王比赛。

    有了一个具体而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了吗?

    不得行哦,你还需要从你的问题出发,忽略前人所有的成绩,专注于自己对提出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了!

    是不是很简单?

    其实很难,我们往往会被前人的观念或成绩所左右,真正能够忘我潜心的修行自己的答案就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但这就是创新的开端.

    像孩子一样思考

    作者罗列了问小问题比问大问题好的原因

    小问题因其性质而更少被提出和研究,甚至可能从未被提及。等待着被真正了解。

    大问题太复杂,小问题更容易着手,也更容易带来进展

    小问题上带来改变的可能性要比大问题上大得多。

    问小问题,最起码可以让你自己精确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教育是个大课题,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研究的领域。而真正能得到改善的问题,也往往就是一些小问题。

    在甘肃偏远地区的学校里,大约有2500名需要戴眼镜的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但只有59名学生带了眼镜。经济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为他们其中一半的学生免费提供眼镜,另一半照旧。

    一年之后,戴眼镜的学生比没戴眼镜的那一半多学了25%~50%的知识。

    所以,从小处做起。像个孩子一样,一切始于浅显的思考

    另一个儿童思考的基本原则是:别畏惧明显

    作者在《魔鬼经济学1》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堕胎与犯罪关系的研究。这个想法怎么来的呢?

    《美国统计摘要》中有一个简单的数据,数据表明美国堕胎数量在10年内从极少,增长到每年约160万例之多,很大程度上受到罗伊诉伟德(Roe v. Wade)一案(

    话说1969年,原告琼·罗伊声称自己遭强奸怀孕,德州法律却禁止堕胎,她付不起到其他州做堕胎手术的钱,不得不继续怀孕。她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孕妇有权单独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理由、何种方式终止妊娠。德州法律侵犯了她的选择权。

    韦德代表德州政府应诉,主张生命始于受孕,法律对“人”的保护理应包含胎儿。妊娠过程中,妇女应保护胎儿生命,非经合法正当程序,不得堕胎。

    经过漫长讼战,四年之后,“罗伊诉韦德案”终于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迎来决战——7:2!首席大法官沃伦及其他六位大法官主张罗伊有权堕胎,大法官伦奎斯特(1986至2005年任首席大法官)和另一位大法官则主张应当保护胎儿权利。罗伊胜诉!

    )的影响。

    普通人看到数据就过去了。

    但如果你的心中还住着那个孩子,你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哇塞!160万,可不是小数目,那么……它一定影响了什么!

    你若愿意挑战显而易见的东西,便会问出很多别人想不到的问题。你从同一个现象里,看到了属于你的角度。

    像孩子一样思考还有什么好处?

    可以像孩子一样拥有乐趣

    我们常用“孜孜不倦”来形容人的努力,但一个领域的专家,如果没有对该领域无比的乐趣,只是“孜孜不倦”可能吗?或

    许可能,但你我都不是这样的人。

    预测一个年轻人能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最准确的指标就是:看他们是否真的热爱他们所从事之事。

    我有一个师姐,在成都一所全国著名高中做心理老师。这么好的学校,为什么我的师姐能进呢。面试老师说,因为一说到心理学,可以看到我师姐的眼睛里是放光的。这是一个多么高级的赞美。当你真正热爱某一项事业,“孜孜不倦”只会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爱吃糖的孩子

    如果有魔鬼式思考者赖以生存的真言,那就是:人们会对诱因做出反应。

    诱因有很多,金钱、权力、道德、爱情等等。

    但最明显的诱因就是:金钱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非常有意思:一个美女在等公交车,一个开车路过的小哥哥下车说:我给你200块钱,你把丝袜脱了!此美女伸手不凡,啪啪两巴掌,还骂了一句变态!小哥哥不甘心,又来找美女,我给你1000块钱,你把丝袜脱了,我车就停在那,你脱了,我立马去车上取钱给你。这位美女假惺惺的质疑两次,竟然真的把丝袜脱了下来!

    我们不去评判别人,但可以看出,金钱诱因有很多限制和缺陷。

    好消息是:现在有非金钱手段也能触发你期待的行为,还便宜!

    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类不是世界上最诚实的动物。我们会说我们认为对方爱听的话,叫做宣告性偏好;而私下却会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叫做显示性偏好。

    这两者往往差别很大啊!如何才能发现真实诱因呢?

    作者给了一系列简单的法则

    1.少去思考哪些假想中的人的理想行为,而多去关心真的人和实际的行动

    2.选用对对方来讲有价值,而对你来说开支小的诱因

    3.注意人们的反应,如果这反应让你惊讶或沮丧,从中学习并尝试不同的方法

    4.尽可能地制造化敌为友的转换框架

    5.永远、永远不要臆测别人会因“这样做正确”而去做某件事

    6.要知道,总是有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和你的系统做游戏,用你无法想象的方式打败你。请你为他们的机智喝彩,而不要咒骂他们的贪婪,哪怕这样想只是不要让自己疯掉。

    是不是每太看懂?没关系,慢慢想,总有一天在生活中实践到,就懂了!

    好了朋友们!今天分享的很多了!我聊的很开心。欢迎批评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魔鬼经济学3》像孩子一样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zl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