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263276/33cc763ffcbd593e.jpg)
〇、前言
最近看了吴军老师的一篇文章,其中吴军老师所提出的一条观点真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绝大部分中国家长都在做一个几乎不会结束的死循环,就是自己不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将它转嫁到孩子身上,然后孩子再转嫁到孙子身上···”在这些家长眼里,这种“望子成龙”的是无比的正确,“我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难道有错吗?”这当然没有错,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都只是想“望子成龙”,却不知道如何让子女成龙成风。
一、基因的延续不是生存的唯一目的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说的过这样的观点,“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延续自己的基因,当上一代繁殖并抚养完成了下一代之后,他们作为生物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我们知道,有不少昆虫在繁殖完毕之后,雄昆虫会迅速死亡,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古代猿人的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多岁左右,这其实也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因为猿人的幼儿需要父母的抚养才能够存活下来,而一般猿人在二十岁以前完成生育,这样等到猿人的生命结束时,其子女已经至少达到十六岁左右,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于是这时他们也就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意义了。
所以你看,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到,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生物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繁育后代,而繁育后代的唯一目的就是延续基因。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基因延续论”并不适用,因为我们人类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繁育后代,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基因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的,我们现代人类与古代猿人在基因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就使得我们现代人类的基因当中仍然牢牢的存在的“基因延续论”的影子。尤其当自己有了子女之后,这个影子立刻开始发挥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有些父母会将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人当做自己接下来人生的“唯一”目的。请注意我并不是对父母养育子女这件事情有异议,而仅仅是对“唯一”这两个字持保留意见。这个观点由来其实非常简单,我认为人与其它动物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人生存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动物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后代,延续基因”。如果将抚养子女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的,那么我们人类与其它动物何异。
二、“望子成龙”并不是逃避的借口
在中国,有部分家长之所以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将来有出息,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自己没有本事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够“帮”自己实现曾经未能完成的梦想。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逃避,很多家长到达自己生涯的某个瓶颈,难以突破时,都会以孩子为借口,说什么“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接下来就得看下一代了”。试问,连家长自己都无法实现的目标,凭什么让孩子来替自己实现?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掉入同样的陷阱,当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再次把他们的梦想又寄托给下一代,不断的重复着这个死循环。
三、“望子成龙”的前提是自己得先“成龙”
望子成龙是中国每一位家长的愿望,但是我认为,“望子成龙”的前提是家长自己得“成龙”,当然这个“成龙”并不一定表现在取得的成就和赚到的金钱这个维度上,至少家长自己得是一个上进的人。有些家长,每天下班之后都在外面鬼混,也不怎么管孩子,回到家里还大言不惭的让孩子好好学习,请问这样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吗?孩子可能会听你的吗?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那么首先就得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我认为,要想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父母就必须得提升自己的认知,因为“父母的认知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他们父母的认知都不会差。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认为马云出身就很一般,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完全靠自己。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马云的父亲马来法其实非常牛,他是一位艺术家,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的主席,只是他平时非常低调,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自己的儿子,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马云还有这样的一个父亲。我认为,马云现在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他父亲一定是功不可没的。
所以你看,“父母的认知就是孩子的起跑线”,这话一点都没有错。要改变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请先改变自己,因为如果连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凭什么让自己的子女来替你实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