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跟我说,他想参加一个业内顶级的比赛,担心落选最终没去,后来结果出来,他说他应该去参赛的,去了一定可以拿奖,因为看获奖的作品,并没有他的水平好。
以前我会跟他一起叹息,是呀,太可惜了。
现在我想对他说,那不是可惜,是可气。
并没有所谓的错失良机,大部分的“错失”,都是逃避。
因为你,除了害怕失败,更害怕成功。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约拿情结”,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只是相比于马斯洛需求原理,这个概念的光辉被掩盖。但他的价值一点也不亚于需求原理。
简单来说,这个情结指的是人在面对机遇时自我逃避,不愿意承担的态度。
产生这种情结有2种原因。
一、掩饰自己的不自信
机会到来时,你想的是“我不行”、“我办不到”,而不是我要抓住机会,努力做到,尽管你也渴望成功,但你自己认为的“无能为力”,让你产生了心理不适应甚至是矛盾和焦虑,于是直接放弃这种机会,并在自己潜意识的“我不行”上面,盖上一层“不是我不行,只是我没有选择”的伪装,以此来平衡内心的失调。
二、缺乏安全感,不敢承担风险
简单来说,周围的环境或者人,并不支持你去把握机会甚至给你压力。比如工作5年后想转行,去做你梦想已久的工作,有公司递了橄榄枝,但对比现在的工作,你需要降薪、降级,如果这时你的存款还不够、家庭负担比较大,无疑会给你带来巨大压力,让你放弃这个机会,然而凭你的实力和对梦想工作的热忱,有很大机会闯出更广的天地,带来更多的收入。
人本性的对安全感的追求,容易让人丧失掉斗志,只求安稳度日,目光所及只是眼前即得的利益,而不愿为未来更广的收入,承担风险。这是约拿情结的核心。
不要小觑约拿情结,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我们人生或大或小的各种选择,一个不慎,便是一步错,步步错。
约拿情结的来源,是《圣经》里的一个人物,叫约拿,他渴望得到重用,但是当神派给他一个任务时,他却畏缩了,不肯接受,害怕把任务搞砸,其实以他的能力完成任务绰绰有余,神让他做的,只是去赦免一座城市的人民。后来几经波折,神的力量惩戒他,唤醒他,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重新接受任务并圆满的完成了。
原本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这样被复杂化。
渴望成长,那就抓住一切机会去摔打
没有谁天生能做好所有的事情,当你内心渴望时,机会自然就来了,也许你没办法一次成功,但你可以在一次次尝试中积蓄你的力量,力量够了,人生的跳板也就来了。人生就像高台跳水,最艰难的,不是跳下后的动作和入水,而是你敢不敢跳起来。不跳,便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听到不自信的声音,请拉响“警报”
倾听自己内心不自信的声音,并正视他们的存在。
不自信的声音,不代表颓废或不上进,他只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个信号之后的行动,才是真正决定我们的抉择是否正确的关键。那么,当你脑海里听到“我不行”、“我做不到”、“这怎么可能做得到”的声音的时候,就在心里拉响一个警报,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什么灭火措施呢?
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劣势。如果自己确实能力不够,那就寻找提升的方法,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还可以考虑寻求其他资源的帮助,让自己变得“能行”。
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东西会成为阻碍。
曾经听到过一句煽情的话,当你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为你让路。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恐惧与未知是我们的敌人,勇气是唯一武器
除了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因为对未来的担心而产生的恐惧,也会让我们逃避可能成功的机会。
成长是一个渐进明细、逐步清晰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寻找到答案。任何事情,有成功的可能,就必定有失败的可能。
无论成功概率大或者小,只有勇敢踏出第一步,才能让这种可能,真正成为实现的概率。
就像一开始的朋友,他认为如果他参加了比赛就很有可能获奖,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毕竟,他连做都没有做。
回顾下你过往的经历,尤其是涉及重大选择和决策的时候,如果你曾经或者正在被“约拿情结”左右,请认真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渴望得到某个机会、想做某件事情,如果是,那就去做吧,没有什么是承受不来的。
毕竟,不尝试,你说的你办不到或者你原本可以,都只是一句空话。
不如让行动来验证,究竟能不能做到,若当你做了所有的努力,最后没有达到目标,也并不意味着你失败了,而是让你明白,可以换一个方向,去重新尝试和寻找机遇。
这种体验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在一个轨道里面运行,不知道外面还有很多条轨道,可以变轨、改变方向,去看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当你开始不在关注失败与成功时,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