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侯,催上渡头船。
鹤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一、作者简介
吴激,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并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
二、词牌简介
1.词牌名
诉衷情令,词牌名,晚唐文学家温庭筠创作诉衷情。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
《乐章集》注“林钟商”。张元干以黄庭坚词曾咏“渔父家风”,改名《渔父家风》。张辑词有“一钓丝风”句,名《一丝风》。
2.词谱
(1)格一(晏殊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青梅煮酒鬭时新。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天气欲残春。
中中中中平韻
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中平中中中中句中仄仄平平韻
回绣袂,展香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叙情亲。
仄平平韻
此时拌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中句中仄平平韻
(2)格二(欧阳修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清晨帘幕卷轻霜。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呵手试梅妆。
平仄仄平平韻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平平仄仄平仄句仄仄仄讀仄平平韻
思往事,惜流光。
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易成伤。
仄平平韻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仄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韻
(3)格三(张元干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八年不见荔枝红。
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肠断故园东。
平仄仄平平韻
风枝露叶谁新采,怅望冷香浓。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冰透骨,玉开容。
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想筠笼。
仄平平韻
今宵归梦,满颊天浆,更御泠风。
平平平仄句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韻
三、词解
《诉衷情》
宋·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侯,催上渡头船。
鹤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1. 注释
(1)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
(2)残月——谓将落的月亮。
(3)吟鞭——诗人的马鞭。多以形容行吟的诗人。
(4)黄花——黄色的花,或指菊花。
(5)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6)童稚——儿童;小孩。
(7)华颠——白头。指年老。
2. 词译
住在寒凉简陋的旅社中,将落的月亮照在马鞭上,彻夜难眠呀。那年的秋季,正是黄花遍地,细雨绵绵的时候,我登上过河的渡船,身不由己,被迫离开了故土。
想当年,家乡的湖水碧波如镜,水中的白鹤像雪一样洁白呀。如今,多年羁旅在外,再回到家乡时,可能村里的儿童会扯着我的衣服,笑我这个不知从哪里来的白发老头吧。
3. 评析
吴激的这首词,符合晏殊体的格一。唯鹤字出律。
上片一拍和二拍,写自己在寒凉的旅社中“不成眠”。“夜寒”点明时间,应该是秋季。“茅店”说明旅店之简陋,表达了旅途之艰辛。“残月”说明天快亮了,与“不成眠”相呼应。“吟鞭”一是表达了作者身份是文人,二是表达了身在旅途。三拍开始转向回忆,这里“时候”二字异常巧妙,如果不仔细分析,会认为“细雨”和二拍的“残月”矛盾,似乎产生了景隔。但有了“时候”二字,一下子便把镜头拉回了过去,黄花遍地,细雨纷纷,自己恋恋不舍地登上了渡船。
下片一拍承接上片的末拍继续回忆,当年是“鹤似雪,水如天。”短短的六个字,把故土美好的景色和自己对家乡的无比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二拍“忆当年。”点明前面是回忆,如果说上片“时候”二字是‘开’的话,那么“忆当年”这三个字就是‘合’,把镜头又拉回到“茅店”之中。由此,诗词大师吴激灵活自如的开合笔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歇拍,写自己在旅店中的幻想,自己在外羁旅多年,如果再回到故乡,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定是“牵衣,笑我华颠。”“童稚”,“华颠”,一老一少,鲜明的对比,婉转而又深刻地表达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种无比的沧桑之感!
全词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婉转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自己长年羁旅生活的艰辛,和对故乡无比的思念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