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5-12 随记

2022-05-12 随记

作者: 渌水荡漾清猿啼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12:10 被阅读0次

    一次次地想要退缩,想要放弃。可是,当冷静下来,当想起您,还有另两位老师,我就会重新燃起满腔的热情。

    您的意外离世却带我走向了一个光明的世界;苗老的书让我读得激情澎湃,科学和哲学是一体的,哲学指导科学。还有远在东洋的老师,许久没有联系他了,但心里一直挂念。多么想隔着屏幕、借助网络问候一下老师,但还没能拿出一片赤诚,故怎么也不忍写下一个字。

    很多个偶然,走到了今天。偶然地进入这个行业,偶然地选择了这所学校,偶然地选择了一位老师,偶然地在一场会议上结缘了Byun老师。

    偶然中,却遇见了一位又一位终生难以忘怀的师长。你们或教我解决专业问题的方法,或教我整体地、系统地认识专业问题,或带我走入一个全然不同、重新塑造我灵魂和生命的崭新世界。遇见了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导师。

    还记得,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的小路上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记得,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中曾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再次重读居里夫人这句话,泪水汹涌而出。还记得,是在11年前,第一次读了居里夫人的自传。2017年再次重读。

    每次读,都深深敬佩居里夫人的坚韧、冷静和才华。同时,也羡慕她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

    陈衡哲先生曾写过“居里夫人(1867-1934)小传——一个新女子的模型”一文。

    到巴黎的第三年,夫人在一个家庭宴会上,遇到了一位青年科学家。“我一进客厅,”夫人在她的自述中这样说,“便见一位高高的少年,站在窗前。他有琥珀色的头发,大而清明的眼睛,庄严和蔼的态度,以及一个梦想家的神情。我们谈话之后,他便要求我,允许他常来看我,因为我们的志趣很相同,意见也很一致。”这位青年科学家不是别人,乃是因为研究科学而不愿结婚的居里先生。后来居里先生告诉她,他并不是一个忘情恋爱的人,但他怕女人,因为“女人常用生命与自然的力量,来引导我们向后走。”夫人在写她丈夫的行述时,也说,“他常常对我说,他到三十六岁还不曾结婚的缘故,是因为他不易得到那位梦中的同志,那位能与他同做科学之梦的伴侣。”但在那一夕的宴会上,居里先生居然把他的梦中的伴侣找到了,而且这位伴侣也真能不使他失望。

    相识一年之后,这一对科学上的情人,彼此便都明白,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是没有第二个人能代替眼前这一位的了。于是他们便在一个简单的仪节之下,结为夫妇。在普通女人的生命中,结婚虽不必一定是恋爱的坟墓,但却没有不成为学问或事业的坟墓的。但在居里夫人的生命中,结婚却是她生命与学问的开始。这固然是由于他们夫妇的志同道合,但也未尝不由于那所志所道的能超乎平凡。不然,跳舞场中,赌博台上,饮食衽席之间,一个男的或是一个女的,又岂不能一样的觅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

    自此以后,居里夫妇便开始去做他们的科学的梦了。关于这梦的奇伟成绩——镭质的发明及其他——我已说过,不在此处记述了。此处且让我来记述一下他们两人的梦中生活。

    第一,他们所做的,并不是一个柔软的,玫瑰色的梦,乃是一个与环境奋斗的壮健的梦。他们两人都不是有钱的人,而在结婚的第三年,夫人又生了一个女孩子,于是这位未来的女发明家,出去烹调及家事之外,又须兼做保姆了。但她绝不以此为苦。他们夫妇间的高超情感,能使她享乐一切的工作,无论是科学的或是厨房的,虽然她也未尝不惋惜她的精力与光阴。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有人送了他们一点金钱,作为礼物。他们便把那钱买了二辆自行车,逢星期日或是假日,便双双的骑着车子到郊外去,作一天或是数天的旅行。他们常常采集了许多野花,回来供在瓶中。居里死后的一晚,夫人有这样的几句记载:“在那书室中,他亲自从乡间折来的野花,是仍旧新鲜的开放着,但人是没有了。”这寥寥数语酸楚的回忆,反衬出了多少他们生活的恬淡与和谐!

    第二,在学校的设备上,他们两位也是得不到什么便利的。他们没有自己的试验室。最初居里先生的工作室,是在一个课室外的过道上。后来学校给了他们一间破屋,作为他们试验镭质的场所。那屋遮不住风雨,赶不出暑热,“在寒冷的冬天,一个旧而小的火炉,只烘暖了围近它的那一点面积。”他们没有仪器,除了几件简陋的管子与量杯。这时他们对于镭质的研究,已经不能不分工了。居里先生研究的,是镭的性质,而夫人研究的,却是采取镭质的方法。她终日用极细的头脑,做着极笨重的工作。有时她须用一个和她一样长的大铁棍,不住手地搅动那烧着的流质,至于数小时。有时又须把那试验过的物质,大量大量的往屋外倾倒。他们没有助手,也没有仆人,但他们绝不以为苦。他们不会嚷着“设备不周,供给陋劣,我们不能工作”这一类的话。他们一天一天的做去,一步一步的试验,终在1898年,获到了那个惊人的发现。

    我们看了这两位天才夫妇在这时期的生活,第一个感想是,天才是不受环境支配的。有天才的人,即使在陋屋破桌间,也能作惊人的科学发明;即使在黑暗囚室中,也能有奇伟的文艺创作。虽然优良的环境,比了恶劣的环境,有时更能帮助天才的成功,但环境的恶劣,也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失败的借口与推诿。

    我们的第二个感想是,天才虽然不受物质环境的支配,但精神上的恬静与慰乐,尤其是夫妇间的契合与协作,却是成就天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居里夫妇的简陋的物质环境,与他们的伟大发明,即是一个证明。假使在他们中间,缺少了一个精神上的和谐——从兴趣,人格,及天才的相同而得到的和谐——这个小让选书的环境与发明,是不容易发生关系的。不信,且看居里夫人自述的一段。

        “我们终日在试验室作工,吃的是学生们所持的简单饮食。在我们那个破陋的棚子中,照临着一个伟大的安静。有时在等待一个试验的时候,我们两人便来回的走着,谈谈现在,又谈谈将来。有时我们觉得冷了,便在小火炉的旁边,饮一杯热茶,这便能使我们重新振作起精神来。我们在这样的遐想中生活着,像做一个完美的梦一样。”

    我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那位八百余年前的大诗人,李易安居士的结婚生活。我们且看她的自述。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钱半千,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屏居乡里十年,......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鼎彝,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见李著《<金石录>后序》)””

    这两位天才女子,生时不同,国籍不同,教育与志愿,也各不相同,而两人在学问上及家庭中的生活,却有这样一个极相似的精神。她们像显示奇迹一样,给我们看到一个完美的人生,看到一个夫妇结合的最高意义。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5-12 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es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