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周解读正面管教工具卡』NO.3 约定

『每周解读正面管教工具卡』NO.3 约定

作者: 小Echo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01:15 被阅读0次

1)讨论,每个人表达对问题的感受和想法。

2)用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解决办法,选择一个每个人都同意的办法。

3)对执行约定的最后期限达成一致。

4)如果约定没有被执行。避免判断和批评。使用非语言信号,或者问:“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5)如果约定仍然没有执行,从第一步重新开始。

约定实际上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当父母们以权威的方式,让孩子们执行自己的命令和听从安排的时候,往往遭遇的是孩子不配合或者“不听话”。当我们听到命令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和耳朵自然而然的呈现关闭的状态;从内心中生发出一种向外抵抗的力量。

而约定,是父母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内心和外在的表现保持一致),与孩子就某一现象、问题、事件进行讨论,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机会;每一个观点和感受都应该被尊重,并接受它的存在;共同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接下来,对于约定的内容设置一个期限,到达期限的时候,我们再去检视这个约定带来的效果。如果在期限内,双方都觉得这个约定需要调整,那么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进行重新约定,或者继续执行之前的约定。

当约定没有被执行的时候,用提前商定好的“非语言信号”进行提醒,或者直接问孩子“我们的约定是什么?”注意,在我们用语言进行提醒的时候,请家长们先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语言中带有责备的语气。

如果约定仍然没有执行,看来这个约定已经遭到了一方的抵触,那么,这个约定是需要调整的。

为什么约定可能会不被执行呢?

因为孩子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还很弱,缺少像我们大人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时又畏于父母的权威,导致孩子会盲从父母的建议。而当事情发生时,孩子在那个当下的感受才是最真实、发自内心的。

案例分享:

对于收拾个人物品的约定。

讨论:

父母“睡觉之前,我希望房间里是干净整洁的,我不希望地板上到处是玩具。”

孩子“睡觉之前可以自己把玩具收起来。”

约定:睡觉之前,如果地板上还有玩具,这些玩具将被收到一个盒子里,到星期天才能再被拿出来。而玩具区由孩子自己收拾,家长不插手。

执行:每天睡前孩子都会收拾玩具,当家长看到地板上有玩具的时候,不提醒孩子,而是直接收到盒子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解读正面管教工具卡』NO.3 约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gm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