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加上明星和各个慈善机构的宣传,留守儿童被社会重点关注。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许多专家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也让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倍感焦虑和愧疚。
宝妈A来自四川边远小城,孩子刚八个月的时候,因丈夫出轨,她要了孩子的抚养权净身出户。为了生存她只好把一岁不到的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她南下打工,三年时间里因骨肉分离,她其实已经愧疚痛苦不堪了,加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留守儿童的新闻,她内心倍受煎熬,曾一度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今年孩子三岁了,她有了一点存款,欢天喜地的想把孩子接过来上幼儿园,可是她所在的城市,公办学校外地户籍根本就报不了名,好不容易联系了一所民办学校,价格高她也认了,可是家里父母不愿意离开家乡去她所在的城市。最后,她只好放弃了即将升职加薪的机会,回到了家乡七八线小城。
30加的人,上有将要老去的父母,下有需要接受好的教育的孩子。父母病了需要钱,孩子教育更需要钱,一个三十加的女性没高学历,在七八线的小城能做什么?做服务员,做导购,一个月挣一千多块,连孩子上个特长班的钱都不够。
她说能怎么办呢,如果再让孩子当几年留守儿童,即使孩子没有跟网络上分析的那样性格胆小懦弱,她也会先被自己内心的愧疚折磨致死。
可是一个在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即使母亲在身边,她就不会自卑懦弱吗?可能,将来她还会因为经济压力无法完成学业,无法去学自己喜欢的特长。
宝妈B,一个优秀的女程序员,为了将来可以一家人在上海稳定工作和安居,她暂时把两岁的孩子送回了老家,与丈夫蜗居在魔都的群租房里,省吃俭用、辛苦打拼数年终于在上海郊区首付了套小房子,今年9月份孩子就上小学了,她早早的去网上提交了资料审核,满心欢喜的等待着9月份接孩子到身边,可是因为户籍和居住证问题,她的孩子根本就报不了名。
在魔都上对口的公办学校要房产证明+积分,统筹的公办需要租房证明+积分;统筹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农民工学校),虽没有房产和积分要求,但教育水平不及老家的公办学校;独立结算的民办,这是魔都家长挤破头都想进的名校!
后来她去教育局投诉上访,最终教育局的回应是对于不符合本市入学条件的孩子,请家长及时关注户籍地招生政策,以免耽误孩子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于是她联合跟她情况一样的家长建群,动员大家集体投诉上访,在人多的地方拉横幅,但都没能成功。最终,为了孩子她只好辞掉高薪工作回了家乡,而后夫妻异地二居,所有的生活重担都落在孩子爸爸身上!
孩子爸爸一面承受受着骨肉分离、夫妻分离的痛苦,一面又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如何能不绝望?
宝妈C来自贵州偏远山区,跟着丈夫在城市的工地干活,两个不到五岁的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三十不到的年纪,却满脸沧桑,衣服和双手沾满泥浆,看起来像四十多的妇人。
她说:没有办法,我也很想孩子,可是家乡都是大山,不走出来就没有活路;如果我不先从大山走出来,我的孩子就会跟我一样沦为最底层的群体,我想多挣点钱将来送孩子们去好的学校念书,如果万一孩子学念不出来,我就多存点钱给他们将来做点小生意。
我宁愿她们怪我不在身边照顾他们,也不舍得将来的他们因为生存和金钱而被迫选择人生,所有的辛苦和委屈我们这一代人承受就够了,而且爷爷奶奶其实把他们照顾的特别好。我们每个月给了家庭足够的钱,他们在老家住着新盖的房子,吃的,玩的,用的都比这里好几千倍,她指着工地活动板房破破烂烂的宿舍欣慰的说。
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知道父母为了家庭在异乡打拼,他们不曾怨恨过反而更加爱和心疼自己的父母,只是因为太过思念他们所以觉得孤独难过。
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而被迫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都是这个社会发展与变革中受伤最深的群体。
我相信那些被迫成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因为历经了艰难的童年,必能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加上他们的父母亲在外打拼给他们铺垫好的经济基础,将来的他们必定能成为新生代的中流砥柱。
希望那些因为生活所迫,而在异地打拼的父母,能放宽心态努力工作,抽时间多与孩子视频、电话沟通互动,多鼓励他们乐观坚强,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相信孩子会理解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