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

作者: 无为而有所思 | 来源:发表于2024-05-21 12:08 被阅读0次

            有朋友调侃我,“书读傻了?书呆子!”

            我笑,但并不以为然。我所想象的书呆子,是不通世务,不知不觉,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的那种纯碎的书呆子。但我以为,我不是,——很多事,我后知后觉,那只是因为我不愿花心思,费精神,不代表我不懂。说高尚一点,那就是我有我的坚守。不过,说回来,就算真的变成“书呆子”,我觉得也没什么。其他不说,总比酒呆子、牌呆子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做一回“书呆子”,谈谈我对读书的看法。

            任何事情的解决之道,无非就是三点:一、为什么?二、是什么?三、怎么做?读书也一样,考虑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读?读什么?怎么读?

            为什么要读?因为我想做一个聪明、丰富和独特的人。

            小猫不需要读书,因为生下来母亲自然会教她怎样抓老鼠,拖小鸡,满屋乱跑,小猫只不过将老猫的把戏重新学一遍,就足以为猫。人不同,人需要知识的代际积累,提升利用外在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人需要追求个体的发展和内心的满足,会涉及价值问题,也就是说,我会追问短暂人生存在的意义,会为灵与肉的问题纠缠,会为生与死的问题困惑。这两点,我们都需要读书。假如,我是说假如,真像笑话所称,放羊为了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再放羊,人生如此简单往复,那还真不必读书。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的想法如下:通过阅读,我们获取知识,激活理性,头脑变得聪明;通过阅读,我们体验情感,感悟生命,心灵变得丰富;通过阅读,我们明辨是非,建立信仰,灵魂变得独特。所谓“阅读改变人生”,改变的不是人生的表象和外观,而是改变人生的格调、气象和境界。

          第二点,读什么?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总体而言,除了上学时必须要读的教科书以外,就平时阅读而言,两点要求:一、读自己喜欢的书;二、读好书。读喜欢的书自不待言,强扭的瓜不甜,硬着头皮去读不喜欢的书,那绝对是一种煎熬。至于读好书,其实就是“经典”,也即经过时间沉淀和证明的书。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这种选择,不必拘泥于推荐书单,更不必听到“名家”两个字就吓得跪倒在地。说实话,这几年我读过的书中,有好多位“名家”是惨不忍睹的。因为我读的书大部分是死人写的,活人的书比较少,所以不妨列举一下:比如被鲁迅讽为“诗哲”的徐志摩,除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外,其余全是无病呻吟;比如周作人的作品,苦涩,长篇的掉书包;再比如刘白羽、秦牧的梦到自己是只勤劳的小蜜蜂之类作品;再比如林语堂大师全部作品、梁实秋、季羡林大师的部分作品,实在难以恭维。负能量的话不必多说罢,批评的范围也不必太广,反正人家是公认的“大家”“名家”,只是我不喜欢不认同而已。列举一些近现代确有水准的罢:鲁迅、丰子恺、夏丐尊、费孝通、朱光潜、蒋廷黻、柏杨、张维为、老舍、汪曾祺、沈从文、莫言......

            所以,第二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读经典,至于什么是经典,自己看。至少《论语》《史记》《聊斋志异》《江村经济》《鲁迅全集》《从文自传》《中国人史纲》《中国近代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等,这些总算经典吧?

            第三个问题:怎么读?

            这个还真是见仁见智。太多“名家”写过读书的话题,我的经验:其一、读书不必在乎时间地点。关于这点,曾国藩讲的极到位,道光二十二年,他在给诸弟的家信中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此语极当。其二、“不动笔墨不读书”。如为闲书,自另当别论,如果有一点深度的书,我都建议要做读书笔记。当然,前提是,你的字也得过得去。假如几个字写的像猫抓的一样,看着都难受,估计这笔记也难以做下去。

            总结一句话罢:如果不读书,我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还有怎样活着。所以,读永恒的书,作纯碎的“书呆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呆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ka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