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竹杖芒鞋的潇洒恣意,喜欢了苏东坡多年,家中有很多版本的苏东坡传记,之所以是传记,私心想着别人眼中的苏轼会公允些,爱极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却忘记料峭春风中的借酒消愁,那是一种真正的达观,也无风雨也无晴。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才写出这样一语双关的达观呢?
作为盲目崇拜中结合了女性的公允也好,偏见也好,有时也会想苏轼笔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会不会夹杂着王朝云的酸涩呢?他俩在原配王弗的去世中会有怎样的龃龉?不然。有苏轼大文豪如此,以及宗教礼法如此,大约两人都是这般崇拜着自己的丈夫,王弗治家严谨,能在贬罚之路依旧红袖添香,苦中作乐,也算同舟共济了,妻儿绕膝,所以明月夜,短松岗。
是我独断和偏见了,苏轼在被贬黄州,仍然是为当地一方百姓作出了独特贡献的,尽管同时被打压、逮捕,差点死去,可见他的高洁。所以在当时的形势之下,我并不能用现代的婚姻观去苛求他。宗祠后代乃大事,在他的颠沛流离中,想必也有朝云的宛转、细心吧。这些都是应该而且怎样记录在传记中的,哪怕只言片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