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风,不错的天气。
阳光洒满窗台,风吹拂过纱窗,一切从容而又平静。秋天的早晨多了一丝丝的凉意,忽然想起,也是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是秋分了。和琨约好了出去散散心,我俩总归是闲不住的心性。休息日,不妨出去尝尝美食,看看四下的光景。
胜利东街的气息残留了几分熏热,约好去院校街的那家老店。
十点钟,琨如约而至,懵懂的小眼神儿还没看到我,正四下打量着。我喊了一声,冲他挥挥手,看到他望向我这边,我笑着点点头。我忘了,他有些路痴。

还是从淑慧那里得知的这家百年老店,就隐在虞河之畔,并不起眼。张家老店的味道还是那样的熟悉,纹理清晰的牛肉,爽口弹牙的蹄筋,劲道软滑的牛肚儿,浇上浓厚的汤头,再细碎的撒上那么一撮葱末,端的是香气袭人。他家的馕饼是很有特色的,脆心软边,生嚼口感欠佳,浸在汤里却是最合适不过,就好像两个契合的人,循环往复,不可分离。汤匙在唇齿之间碰触,偶尔抬头和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嘴里塞满了东西,说的有些含混不清。
秋天的阳光显得有些迷离,虞河上平静无波。
“哥,说吧,去哪儿处理你那十个亿的业务?”我打趣道。
琨得意一笑,不紧不慢的拿出一堆银行卡来,细致的数了数需要去几家银行。
“一般的小银行能办了我这样的十个亿的业务?”琨骄傲的甩了甩手中的卡片。
“是是是,王总,您请~”我唱了个诺儿,自顾自的引路,去往第一家银行……
两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还剩最后一家了——中国银行大厦。我喜欢这家银行的设计,是一种简约的立体感。透过大厅室内的天穹可以看到流动的云,宁心而又柔和。

“走,咱哥俩逛逛去?”琨说。
“都行。”
“去哪儿?”
我想了想,缓缓的说,“泰华。”
鸢都秋季的天空是很高的,而且蓝的透亮。我们顺着奎文门街去往泰华,这条街有着些许的古风设计,青石板铺地,漆红的廊柱,白墙黑瓦,木雕的窗棂,虽说是仿造,倒也添了几分别样的情调。抬眼望去,那是伫立在白浪河畔的奎文门古城墙,这是真正的古迹,明代的建筑,上书浓墨挥洒的“鸢飞鱼跃”四字,作为后来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世纪泰华的特色当属那条中兴商业街,各种小吃,洋洋洒洒的铺满了街道。和上次来时一样,热闹喧嚣得很。常喝的那家“蜜菓”出新品了,叫做“芒果普吉岛”,听名字就散发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情。去到面包店转了一圈,“丹香”原来也有我爱吃的牛角包,这是上次来时没有发现的。这次没有买拉丝热狗,记得你说过芝士浓的“糊嘴~”。那家柳州的螺蛳粉你上次还剩了半碗,你说台东没有“廖记棒棒鸡”,你说还想来尝尝,还有那n年没有和你一起去品尝的香港满记。

“发呆啊,吃啥?”
琨的声音把我惊醒了,我回过神来。蓦然发现,这里的记忆写满了街道,我拿着手绢, 不知从何处开始擦拭。
“肉串吧。”
“嗯。”
我和琨兜兜转转,随心随路去走,没有严苛的目的,满眼的随心所欲。终于转累了,坐在一家甜品店里,点了一份仙芋传奇。这份甜品让我略有些失望,浓郁的红糖水的味道,零零散散的几块芋圆,薄片似的红薯,充斥起来整碗的量的,是冰沙,谈不上什么品尝,草草的吃完了事。倒是在吃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几位推销员,推销的是鞋子的清洗剂,笑着拒绝了,不想耽误他们的时间。我和琨同是教育顾问,赞赏他们这种坚持品质的同时,也为他们无头绪的硬闯方法感到无奈。路若是不对,走的再快也会毫无章法。

夜色渐晚,寻得了那家早有耳闻的“泡面小食堂”,倒不是真的想吃泡面,吃的是回忆,按照琨的说法,是情怀。
出了小食堂,不经意间看向旁边的店,莫名的戳中了泪点“那些年一起吃串的地方·谁曾陪你来过”。我的确曾经来过,不过,不是这里,是在青岛,那年,我19岁。
我和琨在路口分别了,我没有打车,只是一个人静静的走着,我走的很慢,但是步伐坚定。实在是拾不起那些过去的念想,那些念想烙下的印记越来越模糊了。
买了一杯果茶,慢慢的喝着。
杯上写着“你笑的时候,世界眯成裂缝,以前我也住在那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