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微风吹拂,桂林江水泛起层层涟漪,玉塔微澜,水色剔透,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江佑振在此意境中,感受自然灵动之气,让书法赋予诗意的空间,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闪耀着生命的韵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艺术的最高境界为自然之美。其美需在深厚功力基础上获得,若作品自然天成,功夫皆在字外。江佑振深知其理,平日笔耕不辍,多读、多临、多悟、多思,不断提高自己。他将感悟用于挥毫运笔间,取太极势与法的“内劲”,转化渗入书中,一瞬间,跌宕起伏之风,跃然纸上。其行书,墨象生动,意境悠远。浓笔大胆挥洒,枯笔应运而生,粗笔沉着冷静,细笔韵味悠长。墨色由浓及淡到枯,层次丰富,行笔连贯自然,毫无做作之感。章法错落有致,气势逼人。其笔势上下牵连,笔意相合。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是亘古不变的,用它可把握现在,书法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古人云:“用笔千古不移”。书法的根本在于用笔,用笔的关键在于领悟道的内涵。以道用笔,以笔明心。江佑振领悟到书法的深刻含义,书法不能是画、拼凑,不能是制作。书法是介于时间和空间两者艺术的结合。只要一着笔,便一气呵成,这便是时间的魅力。
观者品其行书,惊于情之“神”。书之美,在无一实笔,笔之度,在锋势备全,行之气,在运水搬柴。江佑振在用笔上有独特之处。其书点线多富神韵变化,或轻重快慢、或偏正曲直,其墨色浓淡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笔实墨沉,不飘不浮,自成神采。
在诸多笔法中,他非常重视行笔之“徐”。“徐”为停留,能停留住,才可驻、转、挫、折,才能有轻提重按。行笔太快,易失去控制、规矩、形势;过慢,则拘谨、迟钝。而他的行笔的轻重徐疾,恰到好处。
在章法美上,江佑振通过谋篇布局,让内容与形式统一。其书如“画”,行气上下承接,呼应连贯,点线注意大小变化、虚实对比,节奏感强。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变化错综,起伏跌宕。既有古风,又有自己的风格,如旋律一样,由平稳、升腾、高潮、结尾,跌宕起伏,让人荡气回肠。
“行距疏空、字距茂密”是他行与行间的处理方式。通过紧压字距增加频繁连带,使行中茂密效果更为强烈。受情感驱使,字中舒展的线条不经意地侵入行中的字间空间,使行间空间的节奏便变得委婉、细腻和富于情趣性。
款字也是江佑振书作章法布白的重要手段。从他的书作中可看出,其对题款良苦用心。简洁的寥寥数语,年月姓名布置单纯,寄意悠长。虽只有一行,或线条纵横挣折,空间割裂极尽变化,情感是正文跌宕的延续。或线条平和流畅,情感波澜不惊,布白也都均衡适中。
江佑振幼年悉听民间传颂“字是门楼书是屋”之句,醉动童心。从此,学写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帖,兼习各名家字体,并经当代著名书法家张德芳、李国光等名师指教,不断提高,受益匪浅。
江佑振多幅作品被收藏家、纪念馆、私人展览馆收藏。曾在世界艺术中国菊城,澳大利亚墨尔本双城书法比赛中荣登光荣榜并被聘为悉尼中国书画院特邀艺术家;作品入选中国好品牌百名书法家同写“民族同心碗,共圆中国梦”比赛并被授予“当代最具实力书法家”奖;在CCTV—国际中国公益事业大典中荣获书画传播者奖。现为湖北省黄石市老年年学会书画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名家书画委员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一级书法师,苏富比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艺术总监,悉尼中国书画院特邀艺术家。
江佑振荣获“中国长城文化金奖”,被授予“中国长城艺术家”荣誉称号。
江佑振书法作品 室内效果图
中国新长城组委会推介
中国长城艺术家—江佑振
Chinese artist——Youzhen Jiang
名源 字若水(东方山人)
祖籍湖北黄石人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 现居上海
上海市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
水墨丹青(上海)书画院副院长
笔耕不辍桌案前
便临碑帖书百篇
挥毫落纸如云烟
荡气回肠惊四筵
——长城君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