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20睡,4:50起床
无反思,不历史。(北大历史系教授 赵冬梅)
无反思,不成长。
二、继续读王琳 朱文浩《结构性思维》(101-115)
完全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
科学归纳推理
三、开读陈日亮《救忘录 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1-17)
今天这个浮躁时代的特征是:速度大于质量,快感大于思想,焦虑大于幸福。许多教师仅仅停留在消遣性阅读上,浮光掠影,满足的是感官瞬间的欢娱而已,久而久之,他们疏于思考,懒得动笔,更谈不上对时代和教育有所反思。中国教育的病根,追溯起来,在于思想资源的衰竭,而这当于教师不读书有关。(朱永通)
读书明理,做个好人。(郑板桥)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龙应台指出台湾封闭教育的弊端,是在生活上“抱着走”,在课业上“赶着走”,在思想训练上“骑着走”,牺牲学生自律自决、自治自律的能力。
南方想象自己是一条蚯蚓,从这本书拱入那本书,寻找书籍之间种种通道,直至发现了一个足以让自己思想栖居的空间。
文学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在否定中发展,文学艺术在区别中存在。(冯骥才)
作文本来是一种个体的文化行为,要求从个体本身出发,在张扬基本个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人认识这个世界和自我,尽可能地成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和广阔精神自由的人,这才是我们的宗旨。(孙绍振)
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会、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一种语言的趣味。(钱理群)
变革,是通过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使社会体系的生存能力得到加强;保守,是不断地向制度的本质复归,通过对固有价值的肯定来巩固社会体系的稳定。变革和保守对于任何一个社会体系都是必须的,变革与保守之间并无优劣之分。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当代文化中,乃至在语言中,保守都是一个贬义词,这是当代中国文化不够成熟的一种表现。(选自《读书》)
国外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有三个层次:一是社会良心,二是智慧传播者,三世对真理与神圣的亵渎与怀疑者。
四、开读熊芳芳《语文审美教育12讲》(1- 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