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与善意同行
文/春儿
日子过得有些焦急,起因是渴盼回家看望父母,可女儿还没放假。今天上午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虽未催问何时归,但我能感觉到她的思念比我浓多了。电话里,母亲从有气无力的坏心情开始唠叨,谈些让她烦恼生气的琐事。挂电话时,我已把母亲开导的喜笑颜开,轻松吃午饭了。什么事都不叫事,我对老妈说,只要她简单地笑着过好每一天,就是最美的事。
明天就是我四十三岁的生日了,可我却差点儿忘却。拿起笔写日记时,才又猛然记起。记得我三十六岁生日那天,是在长城上度过的,攀登的是八达岭水关长城。而明天我要去郑州参加一个培训,还是把生日忘了吧,比记得更好。
今天下午儿子期末考试结束,我去接他,带了两个大袋子,让孩子装书用。学校规定,不让家长进校,老师就出来把家长们拿的袋子都负责送到学生手里,袋子上写的都有学生名字。我拿的有一个是大手提袋,为方便老师拿,然后好多家长都把袋子装进我的手提袋里。其中一个家长问:“你是景卓然妈妈吧?你儿子很优秀,你这个妈妈也很优秀。”这么赤裸裸地夸我,弄的我挺不好意思的,只好微微一笑,却不知该说什么。心里想,自己也仅仅是个普通的农人而已,没啥优秀的地方。
又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听到了考试结束的铃声。我站在众多家长后面,踮着脚尖,不眨眼地朝校门口望着,唯恐错过儿子的身影,那么多学生出来,稍不留神,孩子就走过去了还不知道呢。
我想,拿了两个大袋子呢,肯定够儿子装书用。谁知儿子出校门时,只抱了一大袋子书,其余的还是用小塑料袋装了几包。我问另一个更大的袋子呢?他用很平常的口气说,送给同学了啊。我哦了一句算是回应,没再多问。明知儿子做了件小善事,我却也觉得很正常,无需夸奖,他从小对谁都特大方。
我看见出了校门的儿子,便大喊他的乳名“然然”,同时高举右手挥舞。因为太多家长在路边等,我个子又不高,站在后面,若不喊,孩子根本找不着我。儿子自然非常熟悉妈妈的声音,而且我说话并非这里人的口音,有点儿与众不同,所以他老远就听到了我的呼唤声。同时,儿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同学,走到我身旁,他扭头对同学说:“事情还是你自己对我妈妈讲吧。”然后那个瘦瘦的很文静的男孩,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阿姨,我想趁你的车回家。”“好啊,我送你,走,快点把书都放车的后备箱里,抱着太沉了,会压的你们长不高的。”我一边开玩笑一边快速打开车门。
路上,我问男孩名字,他有些羞涩,儿子就对他说:“没事儿,你自报家门吧。”看来,这个男孩有点内向啊。他告诉我名字,又说了家的位置。他只让我送到大路口,说离家很近了。可我坚持把孩子送到了他家门口,毕竟他还抱着两袋子的书呢,很重,我怎么会再让孩子跑几里路呢?
儿子越来越了解我这个妈妈了,他就知道,我会很热心地送他同学回家,所以不会提前告诉我,而是让他同学直接对我讲,来验证他的妈妈做的总会如他所愿,让他无比骄傲。
把儿子同学送回家后,路上儿子给我讲了一些他这个同学的家事和同学的性格特点原因。从儿子讲述同学故事的口吻里,我感受到了儿子的幸福,他为有个我总是给足他面子做好事的妈妈和爱他深深的爸爸而自豪。这让我特别开心,窃喜,偷着乐半天。还能有什么比被儿子无形地夸奖更有意义的时刻呢?
回到家,已经快晚上八点了。在收拾东西时,儿子对我说了一件事。两周前,他有点儿感冒,可学校的诊所还没上班,要等到八点。早饭后,七点十五分,儿子回到教室,发现自己的课桌上放着两盒药,一盒柴胡口服液,一盒阿莫西林胶囊,于是他吃了药。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这药是谁给他的。我开玩笑地对儿子说:“肯定是暗恋你的女生送给你的呗。”“应该是吧。”儿子吐吐舌头做个鬼脸,点头回答,“我也算是个比较招女生喜欢的男生。自信又帅气,还爱学习。”“哈哈哈,你的脸皮炼的越来越厚了啊!”我嘲讽儿子。
儿子性格耿直,说话不会拐弯,都是直来直去的。课堂上,老师只要讲错了,他就会立即纠正,有时会让老师尴尬。晚饭时,我便给儿子讲了文友写的那个要麻辣鱼的孩子的事,告诉他更多的人际交往需要注意的细节。他也不会说好听话,就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和爱人也是这样的性格。于是我还告诉孩子,一年后,进了大学,对老师可得学会婉转了,否则教授会用某些方法惩罚他的。一切的交流和教育,都在这闲聊之中进行,感受到的是轻松和欣喜,哪儿还会再有什么隔阂与代沟存在呢?
我相信,我的每一次小小善行,便是教育儿子最好的实例,无需再多言。活着,品行真的非常重要。做个普通人,希望我的一生能够坦荡活到老,更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一生都活的良心安宁。
——2020.7.1.
帅气冲天,是你的网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