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古称豫章、洪都。来昌工作多年,基于职业和兴趣的原因,我用零碎时间系统研究了南昌的前世今生,但未曾有空,用脚步丈量这座古城。最近,时常梦见,汉将灌婴筑城,徐孺子下陈蕃之榻,李元婴建滕王阁,宋节度使张澄东湖操练水军,以及“豫章十大美景”“七门九洲十八坡”,亦真亦幻,让人如痴如醉。
今早5时,我怀着比无激动的心情,揣着一份明清时期南昌地图,去寻访梦中的那河那湖那城那巷。站在推进涌出的广润门旧址,看到了那悠悠的护城河水,清澈,安静,绕城而流,径汇赣江。
旧时高耸的城墙,已荡然无存,成了汽车轮下的抚河路。弯弯绕绕,左左右右,先后寻访米市街、直冲巷、干鱼街、翠花街、带子街、棉花街、西瓜套巷、香平巷、铁街等20余条街巷。
这些街巷并不很长,百余米,两三米宽。有些街巷,书中描写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场面,已变成了如今的“停车场”,满眼都是小汽车、电动车、共享单车。有些街巷,百度地图已经找不到了,深锁于住宅小区内,棉花巷里没棉花,米市街里没米,铁街没铁,甚至还成了断头路,古城面目全非。
那湖,更是了,古时有西湖、东湖、北湖,湖与湖相通,湖与河相联,湖水清澈见底,风光旖旎,此刻古时的“徐亭烟柳”“东湖夜月”“苏圃春蔬”等美景已难重现。
哲学家爱默生曾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南昌城市的发展历程,只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西方国家学来的砖混简易建造方式,把一个个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城市,建设成乱七八糟、没有特色、没有内涵的城市。几十年后的今天,当初的“现代化”小区变成了如今的老旧小区、棚户区,让人扼腕叹息。神来之笔也难扭转乾坤,更新城市、复活城市只怕是个口号了。
如今,只求把那些街巷的肌理和脉络保留下来;多建造一些地下停车场,让车停在地下;保持好街巷环境卫生,再把老手艺人请进街巷,逐步复活街巷,让后人可以找到这些街巷,忆起这里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