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抓住本质,拒绝无用功
这一点,我是吃过一些亏的。
当你在接到上级任务后,你一定要问自己“这个任务/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否则,还没好好思考就埋头苦干,即便这个任务你自己辛苦了一天,上司领导却摇头并不满意,全是无用功。
这个时候,你就要好好想想,你在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不是老板要你解决的那个问题。
那怎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呢?
1、找出对方关心的问题点。
还拿老板任务当例子,你可以仔细地问老板,问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最后再确认一遍。确认问题可能会有点麻烦,但是如果问题点没抓对,那后期会造成很多无用功。
2、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现在你知道老板关心的问题点在哪里了,那问题找到了,但是老板希望达到什么的效果,或者说,要完成怎样的目标?这时,你需要进一步提问,老板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不怕你多问多想,就怕你啥也不问啥也不想,被推着走。
2.学会区分优先级,让时间产生“复利效应”
工作后,我越来越坚信一句话:时间待人是平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
你如何对待时间,它就会如何回报你。
同样工作3年,一些人能不断获得成长,而有些人只工作1次,重复了3年。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学会好好利用时间,让时间为自己增值赋能。
其实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总会面对种种诱惑和干扰:微信朋友圈、网页资讯热搜、无意义的闲聊等,这样很容易让你陷入浮浅工作状态中。
一天下来,被浮浅琐碎拖拽着前行,时常感觉身不由己,没有进步,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
你可以借助四象限理论或者“三只青蛙”管理法,集中精力做能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事情,并且学会给这些事情排列优先级: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哪些事情是可以延后的?
如果发现事情太多,那就要学会做减法。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完成所有事。
如果想要高质量地完成重要的目标,我们只能有所取舍。
等确定哪些事情较为重要后,接下来需要细化做事的计划,细分成具体的任务。
比如:如果要完成这件事、实现目标,要经过哪些步骤?什么时候截止?怎么样评估任务完成得是好是坏?
把目标分解得越细致,越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预测所需时间、更准确地进行规划。
最后,注意在规划时减少碎片化的时间,尽量保留大段的时间用于工作,避免任务的切换导致时间不必要的浪费。
3.警惕拖延成本,行动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还是照样分享对我影响深刻的两句话: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还有一句,来自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之口: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而去做,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感觉最近胖了,考虑要不要报一个健身房时,害怕自己不自律,控制不了饮食,减不下来;
想学习理财投资,考虑要不要先定投基金试试时,但害怕市场不景气,担心自己亏损,白白浪费了本金;
工作不顺心,考虑要不要换一份工作时,害怕新环境适应不了,薪水不高,工作难度大等。
这些“假想”总是在脑子里上演一遍又一遍,你今天演练一遍,明天演练一遍,后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依然不会有改变,因为你没有去尝试减肥,依然发胖,你没有去定投,对理财依旧没实操概念,没有去找新工作,工作依然很糟糕。
很多时候,是你有了责任,有了目标,才会让自己更强大,而不是自己强大了再做某事。
4.为自己负责,学会独立思考判断
其实我们很容易缺乏自己的判断,容易被他人影响,最典型的是被父母、朋友和自己的另一半等影响。
见过很多人,要工作的时候,父母让去那里工作,就去哪里工作,自己的另一半不让做什么,就不去做。
但是想一想,自己在外面读书求学,对于行业、新事物,大多数时候都要多于父母,父母的经验未必能够直接作用在你的选择上(并不是说完全不听父母)。
例如父母可能会希望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们不知道你正面对一个快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只能你自己来判断把握。真正了解自己情况的,也永远是你自己。
同样的,你进入一家公司,结果发现自己身处的岗位薪资待遇并不是很好,得知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所从事的工作薪资高,就想盲目转行。
如果要做什么决定,一定要自己能综合情况、做出深度思考判断后再做决定,别人的建议和处境只作为参考。
.我是小结.
毕业一年,工作给我带来的4个思维转变:
- 抓住本质,拒绝无用功
- 学会区分优先级,让时间产生“复利效应”
- 警惕拖延成本,行动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 为自己负责,学会独立思考判断
以上是我的分享,如果你也跟我一样陷入这样的困境,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