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而出的下联
文/赵元波
清初,三朝重臣张廷玉的儿子宰相张英微服私访,下乡体察民情,路过一片农田,就和一位农民聊了起来。老农看张英的样子是一个读书人,于是就有意要考考他,随口吟出一联:稻草捆秧父抱子,要张英对出下联来。
前半句“稻草捆秧”写了眼前的实景,下半句以“父抱子”来作比,以“稻”喻“父”,以待插之“秧”喻“子”,颇为生动传神。
张英在田头想了好久也没有对出下联来,场面颇为尴尬。回家后和夫人谈及此事,觉得脸面上有些挂不住。他的话正好被一个侍女听见了,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张英问她笑什么,侍女脱口而出:这有什么难对的,竹篮装笋母怀儿。
张英听了,不觉连连点头称赞,这下联对得工整巧妙,和上联一样暗含几层比喻,而且和上联意境相合,最主要的是,都来自日常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充满情趣。
原来这侍女是贫苦人家出身,小时侯常在家乡提竹篮挖笋,有了这层生活经历,才能脱口而出,对出下联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