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聊一聊,为什么时间管理没那么复杂,其实就是选择?
01
时间无法管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自己,管理好自身的注意力。
这就是第一个选择,选择面对表象还是本质。
如果停留在表象上,那就会把重点放在时间上,会去观察时间使用情况,会设定时间计划,会记录时间手账。
这样做,未尝不可,只不过是在术的层面,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不是其他事?如何利用好时间成为独特的自己?这些问题反而容易想不到。
如果能深入本质,那么就会意识到,在进行所谓的时间管理时,不是为了设置计划、记录时间、洞察情况而去这么做,而是因为在一个目标、一个身份、一份愿景之下,自己需要这么做。
因为要做高效能人士,所以要高效利用时间;因为要让自己成长,所以要切实用好时间;因为要让自己在不同阶段不留遗憾,所以要珍惜有限的时间。
正是因为类似这样的选择,所以才选择了那些具体的时间管理方式,去管理好自身的精力以及注意力。
02
第二个方面的选择,那就是选择把注意力聚焦在什么点上,也就是要做什么事。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两个节点:
开始前,选择关注什么事,在一堆事情中找出那个最重要的事情去关注,倾注身心在上面。
如果没有刻意选择、练习这样的刻意选择,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在处理外部信息的时候容易被喧宾夺主,就很可能随波逐流。
比如,如果没有做某件事的意识,只要打开手机,就很容易被各种广告推送干扰思路,如果打开微信、今日头条或抖音,就很容易被各种聊天、段子、标题党内容吸引。
就像明星的瓜,一段时间熟一个,包熟包甜,网上热搜、热评一片,然后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结果不知不觉间过去了10分钟、30分钟、60分钟,甚至更久。
然后某个时刻突然觉得,自己都在干什么呢?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懊恼不已。其实在遇到这些网络上的时间骗子时,我们要给自己的注意力设置预警机制。
停顿一下,想一想:这跟自己有关系吗?对工作有帮助吗?对于当下的项目有促进吗?跟个人成长相关吗?能让我变得更好吗?
借助这些问题,提醒自己校准注意力,把它聚焦在正事上。
不只是线上,在线下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这样。对于遇到的一些事和人,以及一些信息,留出自我反应的时间,在投入注意力之前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然后放弃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聊八卦的小事,通过培养自己的筛选能力,过滤掉这些既占用时间、又影响心情、还无益于成长的事。
另外一个节点,就是在过程中,对做事方式的选择,对具体步骤的选择。
为什么过程中还要选择呢?因为我们做事,除了一些很简单的事情,比如洗漱、回复一条消息、听一本书的解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及时搞定,其他很多事可能动辄就需要3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
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不能倾注注意力之后闷头做下去了,还要根据进度节点、进展情况,刻意暂停一下,看看接下来还做不做、怎么做、做多少。
相当于是给自己加一个动态监控,在过程中及时检测、纠偏,避免使用了太多时间,甚至浪费了时间,争取把有限的注意力都用好用足。
比如,平时工作的时候,有一份总结需要写,那么,在开始以后,最好的方式并不是一直闷头写下去,而是在确定题目及方向后,先谋篇布局,然后收集素材,接着分段整理,按照时间计划推进。
每到一个时间节点比如一小时、两小时或半天,停顿一下,检测进度,看看是不是进展顺利,前面部分是不是用了太多时间,后面内容要不要加快速度。
过程中带着这份注意力的觉察,有助于把握好时机、进度,节奏可以了,在时间使用上一般就能高效。
03
第三个方面,才是技术层面上,针对时间管理方法或工具的选择。
方法上,可以选择的有很多,比如四象限法则、清单法、「三只青蛙」工作法、GTD工作法、PDCA工作法、番茄工作法、「切香肠」工作法、愿望清单法、九宫格管理法等等,这些后续分享中都会详细介绍。
像我平时用到的方法,主要是四象限法则、清单法、PDCA工作法和番茄工作法。
工具上,有很多,线上的软件,线下的硬件,都可以使用,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情况和需求,那就是好工具。
软件的话,我之前一段时间使用一款番茄时钟的APP,设置不同时长的工作时间,配合相应的休息时间。
那段时间,高频使用番茄工作法,我适应了半小时工作周期,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
其实也可以在网上买实体的番茄时钟工具,或者其他的也行,今年元旦以后,又添置了一个半小时的小沙漏,一沙一世界,用起来很有仪式感。
方法或工具,不在多,而在精,在顺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然后不断优化,在改进中一点点前进,未来某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觉察力和使用效率,有了质的变化。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