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
与古为徒--艺术家胡世鹏侧写手记(1)

与古为徒--艺术家胡世鹏侧写手记(1)

作者: 禾生7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23:47 被阅读0次
与古为徒.png

仰望过去的方式

道家说:致虚极,守静笃。听起来很玄乎。在我看来,就是某人进入忘我的状态。这个进入,无关乎学派,也无关乎宗教。只和个人有关,只和个人所向往并进入的状态有关。在这方面,目前有两个人给我的印象颇深。
“与其仰望,不如上路,让自己成为风景”。这是简书作者弗兰克刚刚发布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说了这个感悟。多少还在四处徘徊,沉迷于成功学的人们,似乎应该放下某种执着,走上属于你的那条路。先忘我投入,找到可以向之学习的导师级人物。弗兰克找了他的学习对象,并践行之。

与过去对”谈“

而我所认识的胡世鹏,本市最有实力的青年书画家之一。每个清晨,我们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是,世鹏老师已经发布了他的早课作业。每个夜晚,我们即将入睡时,他又发布了晚课作业。所谓作业,对于他来说,主要是三类:诗、书、画。
观其诗书画,其专心致意皆接近 “致虚极,守静笃”之境界。他的微信签名是:绵绵空寂,亘古及今之神明游乎天地间。一息尚存,我在,为之贞。在虚静的空间中,与“亘古及今之神明”相遇、对话。这里有两个关键之处,神明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可以形象化的人物----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更是他们留下的众多经典。第二种解释是灵感、智慧。与第一种神明是共生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惟其如此,经典方可转换为智慧,再因个体天赋等原因,成为创作时的灵感。
那么,与这些神明人物、这些智慧经典如何对话呢?和写作不同,书画界的对话有特殊之处。非语言也,是手谈。

每一次重读,都是初初相见

“经典”一词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常有你认为的经典非他人经典的窘境。但至少能被称为经典,有一点是毫无疑义的,那就是:他们/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对于经典,当然要反复阅读。卡尔维诺曾经说过经典与人的关系,每一次重读,都是初相见。因为,“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言有尽而意无穷。书籍如此,书法亦是。
当然,“阅读”书法自当别法,那就是用手中笔,去感受心中法,否则根本无法领会其精髓。而所谓经典的价值,其实就如同一道特殊的光,唯有浸润其间,方可被照亮。

手谈之一例

如与苏轼,与这北宋不羁而风流的灵魂相交,莫如借助其书。古人字即其人,言为心声。胡世鹏先后临摹其多幅作品,有诗有文有赋。苏轼诗书均为经典,他的临摹亦见用心。涉及的范本有:《在黄州寒食二首》、与友人的书信,书《李白仙诗卷》、《洞庭春色赋》。

相关文章

  • 与古为徒--艺术家胡世鹏侧写手记(1)

    仰望过去的方式 道家说:致虚极,守静笃。听起来很玄乎。在我看来,就是某人进入忘我的状态。这个进入,无关乎学派,也无...

  • 读庄子《人间世》所体悟的处世智慧

    “与人为徒”、“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的概念出现在庄子《人间世》一篇中颜回出仕卫国前与孔子的对话中。《人间世》讨...

  • 七绝·寄语海棠诗社

    文/鲤氏 一夜东风施黛粉,几分浓淡与天真。 解得笔下拈花语,写尽人间万古春。 手记: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 注:...

  • 清·刘熙载《书概 》

    书概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

  • 清·刘熙载 《书概》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

  • 以书作伴,与古为徒

    偶得此书,珍爱非常。前些日子想学书法理论,在朋友的力荐下,网购了《傅山的世界》,平日里买惯了便宜影印版的我,刚开始...

  • 南京有座园,名字叫愚园(十九)

    铭泽堂后楼,底楼为胡恩燮与胡光国父子所居卧室、书房等,二楼为胡恩燮母亲与女儿的居室,两侧厢房为丫鬟房。 里面有个天...

  • 以古为徒,心摹手追

    屈指算来,自己正儿八经临帖习字也有三个年头了。之前也搔皮摸面心不在焉的练过一阵,但总不得法,未入心故也。庚子春节,...

  • 诗四首

    1世相 室外雨嘀嗒,老翁徒悲伤,昨日儿媳至,为父贺生辰,寿衣耀...

  • 路上月光,几杯酒

    与古为徒,怀念尊敬。“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诚然,有古之人,独栖梧桐,不屑于与世俗为伍,怀古人之高洁,陈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古为徒--艺术家胡世鹏侧写手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sv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