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随便说说
转眼已工作五年,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想五年前,发下各种宏愿,今观之,颇为可笑。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话不假,其实仔细琢磨,最大的敌人应该是情绪。“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应该是很多人的常态。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会受到诸多干扰,高兴时会忘了自己的计划,难过时会放弃自己的计划。
成为一个靠写字为生的人是我很多年前的愿望,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来没有实现的可能。
为什么呢?
手懒而心乱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勤奋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闻鸡起舞抑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于一个普通资质的人来说,勤练从来都是唯一的王道,但还是韩寒同志的那句话说的是: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自律以及无法坚持依然是百分之九十人无法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最大绊脚石。当然这与人性有关,我们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我们的基因里从来都不鼓励我们去劳作,而诱惑我们去享受,真正让我们不断前行而不是躺在床上的是那个不停踢我们屁股的人,这个人是生活,是老板,是父母,是女票,是理想……总之,拥有外部的动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之一,不论这个动力是实指还是需指。
心乱俗称想的多,这是我现在最厌恶的一种品性,很不巧,我完美的拥有这种品性。还没开始写就纠结能挣多少钱,有没有人看;写完一个开头就犹豫要不要写下去,有没有价值,对自己产生极大的怀疑。事物的发展当然是“多算胜,少算不胜”,但这个算仅仅是一个概率问题,就像写一个故事,它的发展有无数种可能,你要做的仅仅是将其中一种可能写下来,而不是犹犹豫豫的怀疑自身,自己的故事自都做不了主,是不是像极了你的人生!
建了无数个档,开了不少的头,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擅长写故事的人,我没有啥丰富精彩的阅历,对生活也没啥独到的观察,输入不够,没看过太多的书,这种状态钱钟书的一句话最适合概括了: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华。但是反过来讲,三十而已,能在三十岁这个胸中杂草荒芜、现实步步紧逼的年纪依然保有一颗幻想之心,依然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软肋,这种精神为什么不值得骄傲呢?!
从开始到开始,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开始能够真正走下去,这次能不能走下去,我真的不清楚,或许依旧半途而废,或许走下去才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这条路,谁知道呢,但是此刻,这种充实的感觉让我觉得生活依旧充满希望和未来,我是一个普通人,希望用文字记录自己普通的一生,能够让自己有活着的证据,这样也许在弥留之际我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告别仪式,我可以触摸自己的文字,用它们再回顾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