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0天33本书】2/33《清醒思考的艺术》

【100天33本书】2/33《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 Janet大昕鼓徵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09:06 被阅读0次

1. 为什么人们会纠结于沉没成本?

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可信信号。我们害怕矛盾。如果我们决定中断一个项目,我们就在制造矛盾: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继续执行一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迟这一疼痛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坚韧。

2. 互惠偏误

在商场里免费试吃了之后,就有可能因为心虚而买下产品,不是因为它好吃。下一次去酒吧时不要给男人送你酒的机会,因为可能付出的代价会是跟他上床。

3. 权威偏误

人天生过度自信,再加上自信后会因为亢奋而低估风险。所以不要轻信那些预言家,越专家越自信。

4. 现成偏误

我们会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遇事时,我们很容易按照自己以前的做法或前人的经验去做,而不是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5. 确认偏误

这是所有偏误之父。我们会因为相信某事而不断的找证据证明它是对的,久而久之就更坚信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心理学中管这个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唯一的修正方法就是反驳这个论点,并找出证据。这就像是在自己打脸,很难,但聪明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6. 事后诸葛亮偏误

这个偏误最大的危险就是可能导致自己过多自信。“你听说谁谁谁分手了吗?他们性格不符,早该分了。”自认为自己有预言家的能力,其实呢?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破除的办法就是写日记,事后回顾当时的自己错得多离谱。

7. 结果偏误

在现在这个重视结果的社会里,大家很容易把结果当成评价一件事情好坏的标准。正级的医生一定比副级的医生医术高明。事实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8. 框架效应

同样的事情,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也会不同。一种产品99%无脂肪,另一种含脂肪1%。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其实是一样的东西。我们要利用框架效应学会说好话,也要利用它会听坏话。

9. 行动偏误

虽然很多时候都说“先行动起来”,但有时这也不是一件好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部电影中,考官发给学生一张答题纸但题目不明,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机会,只要答错将被拖出考场。有一个同学就按耐不住,在纸上开始写字,结果被取消了资格。

10. 自利偏误

我们总是将成功归功于自己,那将失败归咎于他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比他人好。找个会说真话的损友,能帮助自己看清事实。

总结:几乎所有偏误都是因为相信:

1. 你很好,我不好

2. 我很好,你不好

如果能做到“你很好,我也很好”,可能就能消除很多糊涂思考,让思考变得清醒。

【100天33本书】2/33《清醒思考的艺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天33本书】2/33《清醒思考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y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