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自律”这个词真是红遍了网络。为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我今天就来黑一黑“自律”。谁叫你那么红?你太红了点。
从哪开始?先从字面开始吧。“自律”——大家看看这个词,有没有拿着粗麻绳把自己五花大绑捆成粽子的既视感?显然,自律一定不是一个能让人愉悦的行为。注意,我说的是不会让人愉悦,至于说有没有好处,我后面再说。
人为什么要自律?因为你的本性不想做某些事,而为了某种目的,比如学习知识、自我提升、升官发财等,你不得不做这些事,所以才会需要自律。你听说过谁说:“我昨晚很自律地连续玩了四个小时的王者荣耀?”让你愉快的事情不需要自律去执行,需要自律的,往往是你本性并不喜欢的事。
这个时候,励志党们恐怕要跳出来了。要么蹦出老祖宗的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么借用洋人的那句“no pains,no gains。”反正不能让自己太舒服就对了,现在不是流行一个说法——“走出舒适区”吗?吃饱喝足就歇着?原罪啊......
对此,我是不想太多反驳的,否则显得很消极。然而,积极和消极真的如其表面那样可以绝对区分吗?老子就曾教导我们——清静无为。他是消极的吗?
凡事都是有代价的,自律的代价是什么?你失去了快乐和舒适,你约束自己。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有一天你绷得过紧的那根弦要么断掉,要么“报复性”反弹。很多人在文章中说自己坚持这个坚持那个,数十年如一日,硕果累累。我不否认,但我只想问一句,十年可以,十五年、二十年之后呢?你难道希望自己的人生永远埋在书海中,永远时刻活在番茄时间中,永远在健身房里日日挥汗?会不会多年之后的某一天,你忽然感概:好像哪里不对啊?我的生活好像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啊!那个时候,你会不会“向苍天再要五百年”——摩洛哥没去过、土耳其没去过、米其林没吃过、大美妞没泡过......时间不够用啊。
“凡是需要意志力去做的事情,都不长久。“这是《当鞋合脚时》中的观点。”意志力是一个有限资源,当你使用过度的时候,一定要在其他地方找补。也许在你克制着看一场欧冠的冲动读了两小时专业书籍之后,你很可能会买一杯高热量的芒果奶昔来犒赏自己。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许多成功者给我们的忠告,大部分人都不会反对这个忠告。而对于“自律”这件事而言,它通常意味着你在做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如果有人说,为了成功,为了幸福,多多去做你不喜欢的事吧,相信没人会赞同。但如果换个说法——“自律”吧(听起来多么积极向上),很多人却轻易点头称是。我猜还是会有人反驳:不是啊,我读书,我健身,我钻研专业技术,这些我都喜欢啊。嗯,或许是吧。但当你说你是因为自律了才做到这些事时,你还想说自己喜欢这些事就是自欺欺人了。相信我,一个颜控不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这个月要看12个美女。他不需要自律来实现他欣赏美女的爱好,荷尔蒙会指挥他那双铂金狗眼的。
所以,当你对自律大唱赞歌的时候,请谨慎。尤其是,假如你碰巧从事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村上春树说,他每天都在四五点钟起来,喝杯咖啡,然后开始写作。通常每天写作四五小时,写满大约四千字,不多也不少。此外,他还严格执行每天跑步一小时的习惯(每天可以利用的时间是23小时,因为其中1小时固定留给了跑步。)看上去很自律是吗?别忘了,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了。”写小说当然是村上所钟爱的事情,翻译也是,所以他可以常年坚持。在我看来,严格地说这不叫自律,而只是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变为日常习惯而已。何况,在艺术领域,像村上这样有点类似于上班族的作息的人,应该是少数。相当大一部分创作者实际上过着相对随性的生活。创作是需要自由空间的、不受约束的,条条框框的作息表、绩效考核表、清规戒律真的不能产生新鲜有趣的idea。如果一个创作人像士兵一样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你说他能做出优秀作品我相信,但你说他能做出旷世杰作,我表示怀疑。
说了这么多,我跟“自律”有仇吗?完全不是。“自律”并不是一件坏事。只不过,大家都把它捧得太高了一点。每天一看职场文章,一点开简书首页,看到标题都是“自律来自律去”的,烦不烦啊?
自律不坏,但要适可而止。别天天念叨它了,你在捆绑自己的生命知道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