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安排了40个高频字的集中归类学习,我们称之为“前置识字”板块。
教师可以以教参为起点,聚焦文本的形式与内容,细化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进一步挖掘汉字文化的内涵,让识字不仅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更成为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石。
一、教学策略
(一)整体入手,合理定位
1.关注已有经验,激趣为先
对于学习母语的儿童而言,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如果一开始的识字教学仅仅简单地重复他们已有的知识,将会减弱儿童的求知欲,错过激发儿童学习语文兴趣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依托学情——学生原来起点来建构识字教学,让前置识字真正成为对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桥梁。
有教师在教学《天地人》一课前,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识字情况前测,根据前测的学情,老师调整了教学设计:第一步,询问学生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第二步,通过学生的回答,提炼出生活中识字的各种方法;第三步,随机出示字卡,检测学生能否把字音读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炒冷饭式的识字方式,关注到了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同时,教师巧妙地将识字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传承中华文化,凸显意趣
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与一体的语言文字符号,“前置识字”这一单元的识字材料大多以单个字或是组合在一起的短小儿歌等简单形式出现,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
教师在明确这一特点后,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适当进行渗透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将中华古典文化意境和韵味融入识字学习,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的共鸣,以及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 。
(二)立足学情,有序推进
研究表明,6-7岁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身心愉悦地识记汉字。
1.灵活调控进度,松紧相宜
前置识字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教师在教学进度的安排是宜采取“先松后紧”的策略,使学生在学业的起始阶段有适当缓冲。
例如,指导学生书写这一环节,可设计如下:
认识田字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示范书写——写字姿势讲解——学生相互监督书写——反馈——再修改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内容应放慢教学节奏,分解动作使他们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2.准确把握节奏,张弛有道
根据课堂观察发现,入学一个月内的学生在一堂课的后20分钟,大部分会出现打哈亲戚、趴桌子、思绪涣散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提前调整教学节奏,把重点的识字内容安排在前半节课,而在后半节课中灵活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来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
调节课堂节奏的活动有很多,包括游戏:生动活泼的课间操、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优美动听的音乐等,这些都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强化实践,多管齐下
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口口相授,仿中学
在学生学习拼音前,纠正发音的主要方法是范读、听读、跟读等。
2.链接生活,做中练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汉字,将识字学词与诵读、说话等训练巧妙结合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