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三观最正的情感公众号,ID:鲜肉兄

001
我在一个小县城长大。
当年姥姥姥爷刚刚退休,正好有时间照顾我。
那个小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小学校就在幼儿园旁边,幼儿园就在居民楼旁边,走路5分钟就能回家。
不用挤地铁,不用骑单车,更不用开车。
姥姥姥爷被分配到小城后,这一住就是30年。
我爸是上门女婿,结婚后基本没做过饭,都是在姥姥姥爷家吃。
我妈生完孩子之后,当起了甩手掌柜,下班后才会带我回家。
我就在小城度过了8年时光。
谁家要娶媳妇,谁家要嫁人,谁家要搬走,谁家要搬来,大家全都一清二楚。
走在城里的小路上,隔几分钟就会遇见一个熟人,每次在路上都要耽误好久,导致后来我不愿意和家人出门。
绕来绕去,无非还是那几句话——
“又长高了,上几年级了,考试考了多少分?”
每次问到同样的问题,我嘴上笑嘻嘻,心里mmp。
我长没长高,上几年级,考了多少分,和你有什么关系?
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里。
最让人奇怪的是,每人都对这种生活习以为常。
就好像每个人都活成了一个样。
就像王小波所言:
“生活方式像一个曲折漫长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宫。
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生活都能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
人就是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002
小学四年级,我和姥姥姥爷来到了另外一座城。
我很感谢他们迈出的这一步,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隔着双层窗户,我能听到外面咆哮的风。
不刮风的日子,有时会闻到化工厂、炼油厂飘来的味道。
特别呛人。
遗憾的是,爸妈没有跟来。妈妈有时长期住,爸爸每月定期来。从那天起,他们就错过了我的青春期。
也是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将来有了孩子,一定要陪在他身边,不要错过他成长的每个细节。
正如电影《如父如子》中,两位父亲之间的对话:
“我有非我不可的工作要做。”
“父亲也是一种没有人可以取代的工作吧?”
上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坐在校园操场绿地上,幻想以后的生活。
5年以后,10年以后,我会在哪座城市,过着怎样的生活?
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天天后悔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
还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了自己擅长的工作,让更多人知道我的存在?
一次主持班会,我问班主任老师:你当年的梦想是什么?
班主任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我特别喜欢汽车,但当时家里人说当老师多体面,后来就考了教师资格证,来到这里教书了。”
在他眼中,我看到了瞬间亮起又突然熄灭的光。
我知道,那是失而不得的痛。
从那时起,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究竟是想做自己,还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
可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还是怂了。
由于没有明确自己的喜好,再加上不理想的高考分数,我只好听了爸爸的建议。
报考了会计学。
所有学校的第一志愿都是会计。
没有兴趣,没有特长的人,人生的命运全掌握在别人手里。
就这样,这张决定命运的8开纸交到了老师手里。
万万没想到,命运给我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
大概7月底,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姥姥,志愿填报出了问题。
冒着37°C的高温,我和妈妈赶紧赶到学校。
这才得知,我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由于填报失误,我面临的选择只有2个,一个是调剂,另一个就是复读。
冒着对未知风险的本能抗拒,家人竭力阻止我复读。
再加上对南方学校没有暖气的恐惧,家人竭力阻止我去南方。
调剂名单上的学校,只剩下几所西北和几所东北的。
支援大西北虽是好事,但家人竭力劝我考到东北,毕竟有亲戚在图个方便。
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竟然是接受调剂得来的。
003
2010年8月,我和爸妈坐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
我怎会知道,那一年我会经历那么多喜怒哀伤。
一出火车站,坐上校车,我的内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拥挤的街道,摇晃的车厢,陈旧的座椅,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从那以后,我打心眼里排斥这座城,排斥这里的一切。
至今记得,爸妈和我挥手告别时,我眼角闪过的泪光。

我烦透了那座城,也烦透了我自己。
是自己不争气,才会落到这番境地。
当然了,也有好多苦中作乐的时刻。
宿舍8个人,坐在下铺一起泡脚,有说有笑。
满屋子都是脚丫子味。
再加上舍友刚拿进屋的烤冷面,这屋子的味道简直绝了。
在那里,我认识了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
也是在那里,我开始正视自己的性取向,喜欢上了大二学长。
去过东北的人肯定知道,哈尔滨十月就开始下雪了。
坐公交车时,有时听不见报站,也看不见窗外,我只能摘下手套,把窗户上厚厚的霜扣出一个小洞,这才勉强认出了车站。
走在校园里,也不知道摔倒过多少次,每次都在心里骂自己笨,连走路都不会。
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包裹了这个城市的一切。
我对这座城市的好感,也随之降至冰点。
人生只有一次,我为什么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既然不能退学,那我就转学。
巧合的是,我在哈尔滨患上了支气管炎,还因此住了几天校医院。
感谢这场病,帮助我成功转学。
004
经历了一番周折, 我终于在第二年的秋天,转学到一所中外合办学校上学。
从白山黑水,来到了鱼米之乡。
实现愿望的我,自然是相当激动。
坐在校车前往学校时,我就体会到了生活在发达城市的幸福。
在学校的每一天,我都想当成48小时来过。
况且学校还建在工业园区,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
去湖边散心,去岛上赏花,去街上闲逛。
我下定决心,要去更大的地方,认识更多的人,欣赏更多的风景。
2015年,本科毕业,会计学专业。
我离开了苏州,回到了天津。
一心一意想考研的我,在家里复习了大半年。
我妈妈还特意给我做饭,我每天跑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没考上,也没接受调剂。
2016年的春节,我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为了考播音二学位,我来到北京学习。
住在中传附近的小区,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跑到河边去练声。
感动了自己,却没有打动考官。
笔试成绩过了,但面试成绩却差了好多。
两个多月的努力,付之东流,前功尽弃。
2016年,我24岁,成了别人眼里的笑话。
身边的同龄人,有人硕士毕业, 有人结婚生子,可我啥都没有。
我不允许自己难过,要想办法挣钱养活自己,让自己在北京生存。
没有实习经历,没有硕士学历,我投出的简历犹如石沉大海,一去不回。
幸好,有一家创业公司收留了我,给了我第一份实习经历。
某次团建回来,我看着流光溢彩的北京夜色,华灯初上,车流如织,心生向往。
生平第一次,我在北京有了打拼的感觉。
想象着自己每天出入这些高楼,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后来,我没有留在那家公司工作。
机缘巧合,我申请了母校的研究生,并被顺利录取。
得到消息的那一天,我和妈妈来到山上,对着天空大喊:“我考上研究生了!”
那份久违的喜悦,至今记忆犹新。
由于跨专业学习传媒,很多知识点听根本没听说过。
看书、查资料、写论文、拍片子,花费了我的大量时间。
全英文授课,身边还有一堆外国人,压力山大。
幸好,兴趣会带来激情。
读研期间,我的成绩远远好于本科时的成绩。
我终于看到了希望。
硕士毕业的那天,我知道了自己将要前行的路。
写在最后
2018年3月,我再次来到了北京。
出于对电影的无限热爱,我参加了一家电影媒体的面试。
我见到了传说中的主编。
本来是一场面试,后来变成了一场“电影讲座”。
本以为自己没有通过,却没想到被录取了。
在职的半年间,经历过熬夜写稿,深夜发烧,终于切身体会到了北漂的心酸。
去年10月,离开了那家公司,开始运营自己的自媒体。
知乎上有个问题: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有人提到:只要放弃努力,生活立即过得比努力时滋润得多。那么,人为什么还要努力?
他这样写道:
“如果一辈子只满足于吃回锅肉的地方,那肉夹馍怎么办?那锅包肉怎么办?”
我的很多同学,读完大学或大专,重新回到家乡,有人考上教师,有人考上公务员,有人进入银行工作。
班级微信群,点开他们的头像,要么是自家孩子,要么是二人结婚照。
我不想过上他们的生活,我还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最后,我退出了高中微信群。
拼命努力,不是为了换取成功,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体验更幸福的生活。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离职后,虽然参加过十多场面试,但还是无业状态;
孤单的时候会突然自闭,只想一个人大哭10分钟;
目前依然单身,没体验过爱情的滋味;
但我知道,工作会找到,悲伤会过去,恋人会相遇,我正一点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有经历过痛苦,人才能快乐。
只有体会过孤独,人才能幸福。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早就过够了。
一次过年,我回到小县城。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微笑。
如果不离开,我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今后的路还很长,我要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送你一首莱蒙托夫的诗:
“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追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其它是我朋友和我拍的
本文首发于三观最正的情感公众号,ID:鲜肉兄
回复「写作」,免费拿走优质书籍。
回复「出柜」,免费获取出柜视频。
回复「照片」,查看我的健身帅照。
喜欢的话,点个赞再走。
网友评论